城乡统筹 看青湖如何打造活力城镇
青湖,是东海县的5个中心镇之一。以前,这里是小广告制作者的输出中心,但是现在,青湖正以一个活力新城镇的姿态,在东海崛起,并在全市的城乡统筹、城镇化建设上,成为后起之秀,而且愈发焕发着勃勃生机。
初冬,略显萧瑟,但是从东海县城沿着245省道往北行驶约20公里,进入青湖镇,一条宽阔的迎宾大道迎面而来,路旁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公园、广场、绿树点缀其中,与大气美丽的石安河两岸风光,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湖,正在城乡统筹的大道上,意气风发。一座生态、宜居、繁荣、富有朝气的活力新城正向我们走来。
重规划,城镇定位更明确
走进青湖镇的镇区,各式建筑错落有致,移步换景。该镇通过“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打好基础、滚动发展”的思路,编制出《青湖镇总体规划》、《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的城市规划》,规划新镇区2平方公里,规划了占地3450亩的工业集中区,功能定位为行政新区、居住区和市场物流产业区,积极布局符合青湖产业定位的建材类专业市场和东海北部农产品集散市场,加强公益类项目和配套类产业布局。力争到2015年实现镇区建成面积达6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5万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做大量,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提升质,来开启青湖城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强基础,发展后劲更充足
陶明芹是该镇老城区青北村的人,她经历了这座新型城镇日新月异发展的巨大变化,更切身体会到了城市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欢乐:改造、拓宽之后的道路变得更加宽敞;绿化带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让人赏心悦目;华灯初上,霓虹灯闪烁,城市的夜晚更美了……
变化来源于哪里?来源于青湖镇追求美丽城镇为之的付出。该镇党委书记苏卫哲介绍,发展要有后劲,光有规划还不行,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规划的蓝图从纸上变成现实。为此,该镇先后投资2400万元在城镇新区内铺设“五横四纵一环”水泥路,安装路灯,供水、供电、下水道、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新310国道从镇区而过,为青湖连接四面八方提供了交通便利。
新城区内占地50亩的青湖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青湖名邸项目一期商住楼已交房;总投资9585万元的香江花园和总投资950多万元的晶城家园商住楼正在进行外墙装修;老310国道与245省道交界处大型超市酒店综合体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文化中心北侧星级酒店项目已摘牌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镇商业地产开发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可新增城镇居民1300多户,近5000名农村群众实现“农民”变“市民”的梦想。
兴工业,使产城融合支撑
“不仅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城镇化的核心是要推进人的城镇化,目的是要造福百姓、富裕群众。苏卫哲认为,美丽镇区建起来后,还要有经济产业作为发展支撑。为此,该镇凭借硬件承载能力逐步提高,依据区位和交通优势,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大力推进产业和城镇融合,使园区与城区融为一体,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
走进青湖工业园区,由上海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年产200多万件服装“漂洋过海”,走上异国的销售市场。该公司不仅是青湖镇利税最大的企业,在用工的选择上也很有特色,在这里工作的150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本地以及周边乡镇。车间小组长刘小方介绍,原先她一直在上海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打工,因为结婚生子,无奈只能回到东海老家。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现在茉织华分公司不仅搬到了家门口,公司还主动邀请她回厂工作。“在外地上班一年回来一趟,现在每天都能回家看到孩子和老人。现在我还是小组长,每月能拿到4000元钱,真的挺满意的。”刘小方说。
优越的政策环境和设施配套,让青湖镇已经吸引了茉织华、柳桥寝具、泽源磁性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多家过亿元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服饰玩具产业园、石墨材料产业园、稀土材料产业园为主的“一园三区”格局。与此同时,青湖镇还努力打造310国道高效农业金腰带,积极借助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现代农业项目3个,在提高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
现在,青湖的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已经显现,逐渐成为全市城乡统筹的标杆。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