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化”推进农业现代化——金坛市黄金村加快致富奔小康

来源: 时间:2013-11-22 点击数:

    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地处茅山老区,全村基本农田4300亩,精养鱼池860亩,蚕桑、林木基地460亩,畜禽基地80亩。1998年前该村还是一个抛荒田多、贫困户多、干群矛盾多、上访问题多;路难走、船难行、地难种、钱难挣的省级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达35%,集体负债高达70多万元。1999年初乡党委对黄金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帮扶单位的有力支持下,新班子结合本村实际,以工业化理念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该村地处偏辟、资源贫乏、产值较小、增效不明显。2008年以来村委调整思路以合作化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区位劣势发展有机农业优势,并通过规范化建设打造成农产品品牌的强势,在促进农民与集体收入快速增长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盘活土地资源。针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庄散落,为解决好农民家庭承包土地零散、留守老人田难种、外出务工心难安、农田机械难作业、农田效益难增长、自发流转难规范的状况,村两委解放思想,主动加压,于2008年成立黄金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他们制订了章程,按章程召开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监理长;采用土地资源、设备资产、技术、信息入股经营的方式,实行“多形式投资、多元化参股的民主管理、保底收益、公平分配”。合作社暂定设置总股权2000股,入股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亩承包土地折算1股,股权数990股,资产810股,技术100股,信息100股,股权可以继承,馈赠,股权在入股协议有效期内,依据章程可以转让股权,入股时由理事长签字发给《股权证》,持股人员凭证获得股权收益。实行土地评估。由村民代表、农户代表和土地流转服务站工作人员组成评估小组,根据流转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交通、水利、产粮水平以及土地可经营的承载能力实行综合评估,土地评估等级确定后上墙公示。实行保底分配与效益分红相结合。保低收益金的支付有两种方式:现金支付的先给钱后用地,分为整组型1100元/亩或600斤稻谷,园区型1000元/亩或550斤稻谷,小片区型600元/亩,零散型500元/亩;粮食兑付的土地产粮后付新粮。土地流出方按每个年度的稻谷时价,可选择现金或稻谷就高不就低享受收益金分配(即600斤稻谷时价不值1100元时可选择1100元现金;若600斤稻谷的时价超过1100元时,可选择600斤稻谷实物或600斤稻谷的时价销售款)。选择现金兑付的每个年度先付款后用地;选择稻谷实物的先用地到秋收再付粮食。选择一项后都不再享受市场差价补贴先用地后给粮。土地入股按流转协议保底分配后,剩余部分90%用于以资产及其他入股的保底分配,其余10%中拿出六成进行二次按股分红,四成用于公积金或公益金。合作社成立5年多来,动员农民流转家庭承包土地2300余亩,建立有机稻米栽培基地750亩,优质粮基地1000亩。流入的土地拉框格方,实施路、田、沟渠、水、田园绿化综合治理。
    二是建立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先进农业装备集约化生产,向土地争效率、争效益。在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后,与省农科院、中国彩色稻米协会和安徽大学合作开发并建立了有机软米和彩色稻米育种基地。村委针对全村劳力缺乏的现状,组建了金坛市黄金村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添置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精米加工机等农机装备80台套,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机+科技+加工+营销”的链式开发模式,做到“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肥药、统一植保、统一质检、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生产的“黄金村”牌有机软米和彩色稻米,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礼盒包装的有机软米和彩色米市场价卖到了40—50元/公斤,其效益是常规稻米的8-10倍。参加了中国北京、深圳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被评为中国海峡两岸农产品重点推介品牌、省、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和消费者放心产品。
    三是成立畜禽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畜牧业。成立了养羊、虫草鸡养殖合作社,积极发展畜牧业,建立畜禽基地80亩,年出栏鸡、鹅、鸭70万羽,猪、羊2500头,生产有机肥600吨,实现产值4200元/年,人均增收300元/年。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进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原先各户土地零星分散,不连片成方,并夹有荒沟,不能适应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经营。合作社成立后争取项目资金投入165万元,对2000余亩土地,实施统一土地整理,填塘塞沟,增加土地面积26亩,为实施高效农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新建小农灌站3座、小农桥5座,砂石路6.2公里及机耕道和防渗渠道,并建成独特区位的优质粮(有机)种植基地。经土地流转整治,荒塘废沟变成田,格田成方路成道。在此基础上,合作社通过种植优质粮和有机软米,亩产效益达2238元,已超过高效农业每亩2000元的标准,亩均净收益达860元/亩,比常规种植水稻亩均增收500元。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村投股领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购置大型收割机、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捆草机、秸秆制粒机等76台套设备,为土地股份合作社起着支撑作用。真正体现了农民种田不弯腰,运输不用肩膀挑,社会主义生活人间到。
    二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如何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是一些经济薄弱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黄金村通过组建土地合作社为壮大集体经济找到新的路子。村集体通过资金、机械、技术等参股, 2013年预计收益分配近100万元。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增收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真正使土地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一是通过分红增收。农户在保底分配的同时,去年还享受到二次分配计35元/亩。二是吸纳劳力务工增收。合作社成立以来,支付劳务工资约110万元。三是劳力转移增收。土地入股后,劳力得到充分释放。土地流转入股户中有36人外出务工,其中有16家20人离土离乡创业就业,据测算年增工资性收入超100万元。同时引导在家的70多户农民加入虫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家禽养殖,实行订单养殖、草鸡50元/只、蛋1.1元/只,均高于市场价2—3成,让农民袋中有钱、仓中有粮,不种田的人也吃优质粮,外出挣钱安心,在家谋业称心。
    四是增强了社会和谐。村两委成员经过合作社成员民选,大多成为理、监事会成员,他们了解党在基层的相关方针政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好的发展思路,生产时节他们带头操作农机在田间干活,收获季节他们主动闯市场、跑销售,做产品经纪人。平时将村两委工作与合作社工作同步研究、同步推进、互有补益、相得益彰,起到农村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卖、保证群众有的赚的作用。村书记严清华同志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他与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处处带头,创新设计了有机软米的外包装礼盒并申请了专利,制定了有机软米种植、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评为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省劳动模范和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破格评审为高级农艺师职称。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亲和力得到了增强,村两委班子连续三届在海选中均高票当选。
    五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民逐渐富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基础上,黄金村通过多方筹资,多元投入,一个集自然生态、公共娱乐、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农村形象已初步显现。现在的黄金村道路通畅了,实现了轿车开到家门口、农业机械到田头;公益设施变全了,建成了“一场两超三园十室”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起了村庄污水处理系统,全村实行全天候长效卫生保洁;文明乡风增强了,开办了道德讲堂和农民书屋及妇女儿童之家;村子变美了,秀水环绕、绿树成荫,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村民们既享受了小康生活的水平,又创建了绿色的生态环境,全村有轿车98辆,卡车、拖拉机38辆,摩拖车382辆,电瓶车680辆,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做到了“种田不弯腰,挖沟不用锹、粮草不用挑、吃水不用吊、做饭不烧草、粪坑旱厕全改掉、垃圾清运专人搞,部分家庭有车有电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三、经验与启示

 

    1、建强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好保障。黄金村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头雁”和一支清正廉洁、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把上级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机遇,会创业、懂经营、善管理,把越来越多的群众领上小康之路;他们是心系百姓的贴心人,把改变落后面貌、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他们是村民信赖的当家人,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黄金村的成功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个一心为民、公道正派的好班长,离不开一个团结协作、用心干事的好班子。

 

    2、实事求是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大法宝。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困难重重,既要有高度的发展热情,埋头苦干;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地实际出发,用心巧干。黄金村人在谋划发展思路时,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冷静,不跟风,不盲目,唯自身村情之实,唯市场规律之实,唯百姓利益之实,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脱贫道路。黄金村的精神激励我们: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拼搏的吃苦精神,无论再穷再难,也一定能找到一条摆脱贫困、致富农民、改变村容村貌、享受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壮大村级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大前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是随着黄金村集体财富的增加,才使村民收入有了持续增加的稳定来源;正是依靠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才使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正是有了村域经济的扎实基础,才使得村民自觉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衷心拥护村两委,发自内心地支持农村兴旺。黄金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背景下,村域经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农民的前途,只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4、以人为本是建设新农村的最高追求。黄金村把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共同富裕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坚持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文化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黄金村的做法启示我们: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当地百姓,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