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有望“抱团”闯市场
“金仓湖有机富硒大米”、“电站生态园生态优质大米”、“三家市生态大米”、“满地黄金优质大米”、“璜泾优质大米”……近年来,在太仓市农委、工商等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培育下,一批涉农商标随之诞生,以“地名+品名”的模式保护和发展本地名特优农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之出现的是农产品品牌多而乱、小而散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产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形象。如何进一步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整合品牌资源,值得有关方面的关注。
一村一品
品牌意识深入人心
城厢镇打造“金仓湖”农产品品牌,供各村农场专业合作社使用;璜泾镇注册“璜泾牌”,提高各村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浮桥镇方桥村的方家桥农场专业合作社将“方家桥”注册为商标,农产品从此有了自己的品牌,三市村鸿昇农场专业合作社将农产品注册了“三家市”品牌。此外,浏河镇东仓村的“东仓”,浏南村的“申太”、“阅兵台”等涉农商标也已注册。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涉农产品商标500多件,其中农产品商标有350多件,仅大米等品牌就有50多个。
电站村早就尝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甜头。该村近两年在引进优质种源、推进生态种植的同时,专门注册了“电站生态园”商标,他们推向市场的“电站生态园优质葡萄”每公斤价格达50元以上,是普通葡萄价格的3倍多。
通过农产品品牌宣传,鼓励和引导农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可以发挥商标促进产业化、市场化的功能作用,推动农副产品品牌化经营。
抱团出击
期待全面整合品牌
苏南很多地区生产水蜜桃,但知道“阳山水蜜桃”的人最多,阳山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水蜜桃成为同类农产品中的王牌,数以万计的农民受益。溧阳市大部分优质农产品使用了“天目湖”品牌,这一品牌闻名全国。目前,太仓市农委正与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在扶持引导各区镇做强自有农产品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全面探索区域性农产品的特色品牌建设,合力打造具有太仓地域特色的统一标志性品牌。
农产品品牌建设,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创建区域性农产品品牌过程中,整合资源,注册统一的区域性农产品特色品牌只是第一步,其中宣传、推介、运营、监管等各个环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进优质农产品种源,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改进农产品生产、管理工艺,全面优化农产品加工工艺,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品质是重要前提。对此,我市将从大米等地产主要优质农产品入手,充分发掘“锦绣江南金太仓”、“江南鱼米之乡”以及“皇帝的粮仓”等城市人文资源,结合正在推进的3万亩水稻生态园区建设,按照品牌集合、共存共荣、合力提升的思路,把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各地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联动推进,全面加快区域性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