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用联耕联种“趟”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新路径
“降农本、增效益的‘联耕联种’合同只签一年,我们老百姓心里有看法!”近日,江苏省射阳县长荡镇三中村的农户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他们的忧虑。据悉,今年秋天推广实践以来,射阳县已推行“联耕联种”面积达8.4万亩,得到了参与农民的一致认可。射阳县政府表示,明年农业项目将向“联耕联种”地区进行倾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专家表示,事实证明,射阳县创造的土地“联耕联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提倡。
4亩地分10块,最小一块仅有0.2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导致土地严重“细碎化”。
射阳县四明镇建港村二组张国锋家的9.2亩地,分成14块;顾明国4亩地,分成10块,最小的一块只有2分地。根据200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7.5亩、户均地块5.2块、平均每块地1.3亩。
“零散土地使用资源利用率低,制约规模化发展,而土地规模流转又受农民惜地因素制约,加之缺少合理的增长机制,农村土地租赁纠纷上升明显。”据射阳县农工办经管科介绍,今年6月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21.2%;江苏规模化经营的耕地占比为48%,而射阳仅为29.7%,低于江苏平均水平。
今年9月份,射阳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联耕联种工作的意见》,对全县13个镇200多名涉农村居约500人参加业务培训;组织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题培训,作为派驻各村的技术指导员;县农委在六个镇的六个村进行整村试点推进、铿锵前行……
优化生产要素,转变发展方式,在更大限度上激活生产力,一个坚持在农民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农户间联合约定,破除一家一户承包田的田埂,用打桩等方法来界定各自的承包田,实现分散田块成匡连片,实行农业生产上的统一耕、统一种、统一管,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农业生产收益的联耕联种生产方式在射阳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联耕联种”化解土地规模流转困境
射阳县黄沙港镇农场主陈凌志说,近年来,被流转土地的农户曾经陆续前来提出增加土地租金,理由是包括粮食在内的物价飞涨,他们甚至想毁约提前要地自己种粮食。陈凌志说,但如果过高的土地租金让农场主不堪重负,带来的抛荒等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土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会给别人种的。但我们也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让我们尝尝机械化耕作的甜头。”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七组村民许坚说,他今年55岁了,儿子和媳妇都在外上班,老两口种了10亩多地,分成5块,由于位置偏僻,大型机械不便操作,亩产量也比别人家低,收入自然也低,但提到了流转,他坚决地摇头。
根据有关科研调查数据,地块每增加10%,粮食产量就下降5.7%,如果解决土地细碎化,全国的粮食产量每年能够增加7140万吨。如果我国粮食产量不能有效提升,土地细碎化这一现实持续下去,就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推行‘联耕联种’既不改变家庭经营土地的性质,又能实现土地规模效应的新模式。”据了解,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约5.9亿吨,我国当年的粮食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接近14%。据测算,推行“联耕联种”模式,每年两熟植物可提高产量100公斤/亩。戴亚生说,“这种方法破解了土地规模流转的困境,直接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保障。”
“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到今天,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弊端已充分显露,规模种植和零散种植的成本、劳动强度、经济效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联产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稳粮富民、建设全面小康的不利制约。”戴亚生说,一方面,规模种植效益增幅明显;另一方面,“惜地”农户和无技术只能靠种田谋生的群众却不能享受农业现代化的“恩泽”,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后认为在射阳县推行“联耕联种”适逢其时,它是在土地流转推进过程中保证粮食丰产、解决群众困扰的有效途径之一。
破除田埂,“一户多田”种出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黑龙江省抚远县红旗村查看农田深松情况,在抚远县前哨农场现代农机发展中心,与农户交谈,了解当地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他鼓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大胆尝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趟出改革新路子。他说,发展现代农业还得靠改革,通过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制约。他强调,农业改革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最重要是让农民富起来。
目前,射阳正在推广的“联耕联种”农业生产模式,解决了零散小田块,由于受界沟、田埂的影响,大中型机械收种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生产成本高等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种粮效益的提高,散小田块也种出了规模效益。
据了解,去除田埂和界沟,可增加土地利用率5%左右,大田块比小田块每亩节本省工近100元。如小麦采用统一机械条播后,仅小麦一茬作物就节省种子成本40元/亩。减轻了环境污染。实行统一防治病虫害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较以往下降30%左右。联耕联种后,肥料的统一配方合理施用,秸秆全部还田,使得土壤质地很快改善,每亩相当于增加25公斤有机肥。
“实行‘联耕联种’后,大量的农田劳动由机械完成,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劳动力。”据介绍,将科学种田与先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实行大耕大翻、秸秆全部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耕种技术,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比传统模式增产8%,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联耕联种”使得大量农资由服务组织或农户联合统一购买,农资购买价格较以往大幅下降,购入种子、化肥等农资,比市场价格低5%。每亩土地年均纯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较传统模式增收近150元。
村民:“合同只签一年,我们有意见!”
“老百姓种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投资少、收益高,‘联耕联种’实现了老百姓的愿望。”射阳县长荡镇三中村一组村民花荣告诉新华网记者,他家从1984年分田到户后,两块相隔一里多路的4.5亩土地,至今一直没有深翻过,现在参加“联耕联种”后,合作社的大型拖拉机不但将土地深翻了二十几公分,同时还将令人头痛的政府禁烧的,农民无用处、没有地方存放的秸秆,也一起切碎“全量”还了田。
59岁的村民花荣说,“联耕联种”令他们尝到了“甜头”。随后,老花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起了账,过去一亩地耕、耙、种等环节不低于180元,现在只要100元;一亩地手撒麦种要50斤左右,现在机播只要35斤,一亩地种子大概又省了40元……
“我们对‘联耕联种’相当满意。”老花乐滋滋地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种地已经比较吃力了,之前,农忙时都要花钱“雇工”,或者是喊在外地打工的儿女回来播种和收割,现在好了实行联耕联种后,不但节省了农本、提高了收益,而且还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
“我们一组20户、140多亩地,因为有几户农民思想不统一和茬口晚了四、五天,原本不在此次联耕联种的规划范围内。”三中村一组村民仓梅花说,村里总共5000亩土地,知道有4000多亩参加了“联耕联种”后,她们不在试点范围的这20户人家急红了眼,花荣主动登门没早没晚去宣传、发动,做农户的思想工作。
仓梅花说,为了服从大局、保证茬口统一,有人提前将稻子收割了。另外,为了保证这140多亩地也能赶上“联耕联种”,有矛盾的农户之间也主动化解了矛盾、融洽了关系。“明年开春后我们这140多亩地还要搞测土配方施肥,一个星期前长荡镇农技中心的技术员就采集了土样。”
“降农本、增效益的‘联耕联种’合同只签一年,我们老百姓心里有看法!”花荣和仓梅花告诉记者,“联耕联种合同一年一签我们不满意,我们要求多签几年,希望这个惠民的好政策能一直延续下去,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
政府:明年农业项目向“联耕联种”倾斜
11月5日,射阳县委副书记王玉新、副县长尤道俊率队观摩长荡镇三中村和四明镇新南村“联耕联种”现场,并在四明镇召开“联耕联种”工作现场推进会。
王玉新说,“联耕联种”模式,可以有效破解一户多田、分散经营的落后生产形式,这种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经营主体,既能让老百姓普遍受益,又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创新举措,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必将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王玉新表示县委、县政府将把“联耕联种”工作列入今年四季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年终对各镇试点村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评比,个别还未开展“联耕联种”的试点村,要加快推进速度;明年“联耕联种”工作将全面纳入红黄旗季度考核和全年工作考核。
据了解,射阳县政府明年的农业项目还将向“联耕联种”地区进行倾斜,帮助解决桥梁、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与大型机械的匹配等问题。
“只要让群众看到成本降下来,产量和效益搞上去,那么联耕联种模式将会挡也挡不住!”射阳县农业委员会主任戴亚生说,“联耕联种”是建立在完全自愿原则上的一个渐进过程,不搞形式,重抓效果,可以“一户多田”分别进行联耕联种,也可以“化繁为简”,先解决好“一户多田”向“一户一田”的问题后,再去推进“联耕联种”;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应该解决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处理好受冲击的“小农机手”的生存等问题,射阳县农委接下来将倾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出台“联耕联种”引导意见。在今年已使用财政补贴资金6184万元,列全省第一,购买机具总金额超过2.5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在农机手中选择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农机合作社社长;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平台,加速推进农机具更新,加快推行大中型新型农机具,引领农机合作社淘汰马力小、效率低的小型机具,提升服务能力。
同时,在信贷支持方面,县农委还积极和太仓商业银行进行了协调。太仓商业银行表示,虽然该行目前没有支持农机的信贷产品,但是接下来将会针对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专门开发新的信贷产品以支持“联耕联种”工作的推进。
农业专家:巧妙解决土地流转难题,值得提倡
土地流转通过大户或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联耕联种针对更多的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通过破除农户间的田埂,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实行半托或全托服务,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推行‘联耕联种’要严格按群众自愿的原则来循序推进。”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农业局局长马德云表示,农民零散田块间的联合耕种,可以是零散田块的相互联合,也可以是“一户多田”变“一户一田”,再联匡成片实现联耕、联种和联管,最终按农户实际田亩核实农本和收益。
马德云认为,射阳推行的“联耕联种”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新探索,这种探索有效地避免了土地规模流转过程中,受农民惜地思想影响和粮价及土地租金上涨等情况导致的种粮大户不堪重负抛荒土地,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
马德云说,“增面积、降农本、促还田、培地力、提单产、升效益”的射阳“联耕联种”模式带来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将带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有效利用,直接增加了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专家表示,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元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但是这种土地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的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目前形势下,要大规模流转土地存在很多困难,只能依照农民的意愿,渐进地有序流转。能否在不改变现有经营制度的情况下,实现农民零散地块生产的规模经营呢?事实证明,射阳县创造的土地“联耕联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提倡。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