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曹黄村职业农民“走穴”忙
从泰州出发,沿兴泰公路北行30多公里,便会看到一幅巨大的绿色牌坊,上面写着: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曹黄欢迎您。
站在路旁向西望去,一片一片的,尽是白色的大棚。“目前全村有3个种植业合作社、大棚面积860亩,种植草莓、蔬菜以及水稻,2011年我们村被省农委授予‘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兴化市陈堡镇曹黄村党支部书记杨粉根说。
草莓提前1个月上市
11月14日中午,曹黄村新杨果蔬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社员们正在采摘草莓。信手捏起一枚草莓,有鸽蛋大小,看起来嫣红、光亮,吃起来不仅清脆,而且有股奶香。
“今年合作社的草莓上市早,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呢。”合作社理事长杨粉根喜滋滋地说,这叫红颊草莓,前年从浙江引种的,在市场上吃香得很,最贵时每斤卖到了30元左右。
“种植草莓,越提前上市,效益就越好。”杨粉根说,春节是草莓价格的分水岭,春节前草莓均价在每斤15元以上;春节后就跌到了5元左右。从今年草莓长势看,每亩单产可望过1500斤,按均价每斤10元计算,产出达1.5万元。
杨粉根透露了种早熟草莓的诀窍:草莓苗在9月份定植后,气温仍较高,因此要采取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来降温,使气温适宜草莓苗生长,使草莓苗早活棵、早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早上市。
水稻长在防虫帐里
来到红富堡科技有限公司麾下的绿松果蔬菜稻谷专业合作社,看到白色防虫帐里,满是金灿灿的水稻,用脚一拨,地面上还覆盖着一层黑色地膜呢。
“这就是合作社探索的‘地膜覆盖穴播稻生态栽培模式’。” 绿松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姚长松说,水稻品种为“南粳46”,现已到收割期,根据测产,单产可达1000斤,产出在7000元左右。
该模式的程序是,在让茬的蔬菜大棚架上蒙上“30目”的白色防虫帐,然后,在地面上覆盖一层黑色地膜,用制钵器开塘撒稻种。秧苗出来后,再在棚里放养15只苗鸭。采用这种模式种水稻,不用施肥、不喷农药,生产的大米经认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姚长松说,覆盖黑地膜的作用可不小,一是黑地膜无光照,草无法生长;二是保持土壤湿度、节水,无须防治纹枯病。防虫帐不仅起到切断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的外侵源头,而且加快了水稻的生长速度。大棚里养的鸭子则起到治虫、除草、耘趟的作用。
这一种植模式是姚长松历经5年逐步探索出来的。连上茬种植的大棚草莓或大棚蔬菜的产值一起算上,绿松合作社的“亩千斤粮、双万元田”的计划已经实现。
11月7日,省农科院专家来到该合作社考察,对这种种植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打工青年回乡当职业农民
兴泰公路通往曹黄村的路口,有2个草莓零售摊点。
“生意很不错,今天已卖了60斤草莓。”摊主黄党梅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陆桂根都是大专毕业,2010年在绿松合作社学习种草莓、番茄,2011年租赁15亩土地建了10栋大棚种植草莓及蔬菜,去年夫妻俩双双通过考试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蔬菜园艺工”职业资格证。
“目前,村里获‘蔬菜园艺工’职业资格证的农民有51人。”杨粉根说,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多在50岁以下,其中十多人学历在中专以上。一些职业农民还在外当起了兼职技术员,对方车接车送,一天指导费300元。
电焊冷作是该村的传统行当,吸纳了多数年轻村民就业,从业者约500人左右。可喜的是,这几年已有不少曾在外当电焊冷作工的村民回流,从事大棚蔬菜生产。
“事实上,在家当个职业农民,从事大棚蔬菜生产,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差,而且还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曾在外从事电焊冷作工的青年陈永富说,过去在外务工年收入也就六七万元,现在经营10个大棚,收入是在外的2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