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盱眙农业发展新引擎

来源: 时间:2013-11-27 点击数:

    “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方便了大型机械操作,使多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盱眙农业经济从生活保障型功能向盈利性功能嬗变,盱眙工商局为盱眙农业经济破茧高飞注入了新动力,功不可没”。这是近期省工商局杨卫东副局长在马坝佳盛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调研时所说的一番话。
  盱眙县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总面积2483平方公里,人口达76万人,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农业经济在盱眙占有重要比重。如何促进盱眙农业经济破茧高飞,是盱眙工商局多年的追求。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当规模经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盱眙工商局先后组织20余人次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展开调研,先后制定了《促进盱眙家庭农场发展10条实施意见》、《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工作规范》、研究制定了良田、荒山、水面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10余种,有效地促进了该县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在该县工商部门的帮扶下已办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26家,流转土地11860亩,经营范围涉及果蔬、花卉、谷物、中药材种植,畜禽、水产品养殖、垂钓、休闲娱乐等10余个项目。
  在调研过程中,马坝镇愚仁稻谷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志会为笔者算了一笔账:“他注册的家庭农场有耕地1000亩,以往种1000亩地近100家农户,大约200个劳动力,每家净收入不足1万元。如今我只雇用了10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一年两季,按亩产2200斤计算,每斤收购价在1.3元左右,每年毛收入286万元,除去每亩700元的承包金、工人工资以及500元每亩田间管理费,今年我个人净收近达140万元。我投资的大型机械设备,一年就赚了回来,这归根结底还得感谢你们工商局为我注册了家庭农场。”说到这里王志会激动不已。据统计,今年盱眙新成立26个家庭农场,通过增设大棚,种植各类经济作物,扩大养殖规模,每亩净收入增加近900元,比往年增收近1000余万元。
  “家庭农场充分整合了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经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有效形式,不但提高了农村土地使用率,而且还增强了盱眙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河的草莓、观音寺的西瓜,马坝的油桃、大米在浙江、上海随处可见,工商部门为我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架起了新引擎,送入了快车道。”盱眙县委常委、副县长姚玉祥在参观盱眙县家庭农场后感慨地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