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彰显活力

来源: 时间:2013-12-02 点击数:

    2007年,太仓市首创的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荣获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成为全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当年,民政部的专家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对太仓市的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该制度进一步延伸了党和政府的工作触角,实现了重心下移,非常有利于巩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说起建立和推行该制度的必要性,市民政局基政科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太仓市近年来行政村区划调整,村委会和农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拉长了,农民群众的声音远了,反映情况迟了,处理问题慢了,管理难度高了。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对村委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的改革和村民自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太仓在2003年试行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并从2005年起全面推行该制度。村民小组是承载着小组的生产、生活、互助协作、小组事务的协调组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是农村基层重要的民主形式和实现自治的有效形式,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厢镇东林村相关负责人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委会工作复杂繁多,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负责处理本组的日常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而且能分担村委会干部的工作压力,协助处理好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重大事务,使村干部能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划村级重大事务。
    双凤镇新闯村的村民李学孔说:“过去,我们老百姓只能通过大会、公开栏等形式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村的村务。自从建立了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后,村民小组代表就会及时向我们宣传和传达各类信息。”由此可见,这项制度使宣传网络进一步向村民延伸,拓展了村务公开的途径和渠道,提高了村民对本村事务的知晓率和村务公开的透明度。
    此外,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新太仓人教育等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村民小组就处于掌握信息和实施管理的前沿阵地,加强村民小组代表制度工作,能形成完整的农村社会管理网络和队伍。此外,村里在遇到拆迁矛盾、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等时,通过小组代表出面协调,往往能成功化解。
    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维护了本组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村民感到小组代表是解民难、保民安、助民富的贴心人,是小组的代言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赞同。所以村民有事愿意向小组代表说,有好的建议也愿意向小组代表提。
    实践证明,太仓市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畅通了宣传渠道,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得到便捷宣传落实;化解了小组各种矛盾,减轻了村委会的工作压力;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维护了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了村民自治工作活力,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与农村社区服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