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美丽蜕变 ——江都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探访
近日,江都区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全区3380个自然村庄逐一督察,踢好“临门一脚”,全力备战省、市全域考核验收。
走进丁沟镇朱桥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乡村新图景:沿路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整洁的水泥巷道一直延伸到村落深处;每家每户门前屋后用篱笆围起的菜地里,青翠欲滴的各种蔬菜长势诱人;一条清澈的河流绕村而过,河面上碧波荡漾……通过环境整治,朱桥村实现了美丽蜕变。和朱桥村一样,这两年全区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亮点,尽显迷人风采。
自我加压,村庄整治两年收官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按照扬州市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部署。江都区根据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自我加压、赶超序时,确定了“力争一年基本结束,确保两年全面完成”的目标,其中包括完成7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村、1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102个“二星级康居乡村”以及224个“一星级康居乡村”的创建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全区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全区3380个自然村庄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7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村中,小纪镇东舍村、邵伯镇南渡村、大桥镇启于村、仙女镇横沟村、郭村镇汤营村、吴桥镇高扬村及浦头镇袁滩村在“拆、清、栽、刷、改”上下功夫,于去年下半年通过省级验收。
目前,1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最后一批6个通过市级验收,其余11个均已通过省市验收。除了省级试点村和星级康居乡村,其余3030个自然村庄,主要围绕清理杂物、拆除破旧披棚、清理河塘和垃圾等方面,进行深入整治,基本达到“环境整洁村庄”标准。
改善环境,村庄面貌“脱胎换骨”
以前的真武村,垃圾随处可见,河塘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户住宅旁边不是鸡鸭棚,就是随意堆放的草垛,路边一些废弃地和河塘边更成了垃圾集中地。现在,环境整治彻底改善了农村的脏乱差,好多村民现在都舍不得离家外出打工。”
在村庄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江都区以“美好城市、美好集镇、美好村庄”为主题,将环境整治工作与为民兴办实事、建设特色乡村、提升群众素质相结合,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对照省环境整洁村、“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标准,大力实施安全供水、清水整治、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工程,使农村面貌彻底改善。
按照区政府统一要求,真武村全力实施“美好村庄”行动,通过墙面出新、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河道清淤、垃圾收集体系完善等措施,使原先的村庄环境“脱胎换骨”。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来之不易,如今村里专门配备了保洁员,定期清扫村道,保持环境整洁;而且,村民们也都养成了维护良好环境的习惯。
变废为宝,环境整治村民受益
在吴桥镇高扬村,该村正在抢抓最后整治时间,组织保洁员清理路边枯萎的杂草和垃圾,几名建筑工人推翻了破旧不堪的猪圈,利用余下的砖头堆砌菜园围墙。不远处,还有人在拆除许久不用的露天粪坑。
在村里的河道旁,有人在清理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有人忙着用水泵冲洗堆积有多年的淤泥。该村党支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利用村庄环境整治的机会,好好清理这条河,清理之后将交给村民养鱼。”
据了解,在这次整治中,各村坚持按照“清理到位、整治到位、绿化到位、管护到位”的标准,完成了33条区级河道、434条镇级河道、7125条村级河道的整治。如今,整治之后的河流清澈见底,成了不少村民养鱼的天然活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扬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