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直溪镇创新经营体制 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金坛市直溪镇以建设农业特色镇为目标,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加快经营体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持续强化政府引导。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入手,全镇先后修筑农村道路65公里,镇通村、村通村的农村道路网络体系业已完成。着力加快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410平方米的镇服务中心大楼,完善了建设、就业、社保、农经、民政、司法等服务窗口。依托镇村两级服务中心,建立了镇村两级农业发展服务站、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站30多个。充分发挥八仙居、江苏天然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建昌水产养殖场的市场载体作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此外,2013年,全镇启动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标准化生产标准运用率达90%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该镇围绕特色蔬菜、青虾、常规鱼三大支柱产业,从2009年起,通过项目支持和产业招商,在蔡甲、直溪、汀湘等村和建昌水产养殖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园区道路、沟渠、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园区雏形框架已经形成,青虾产业园被认定为常州市级农业园区,常规鱼产业园被认定为金坛市级农业园区。另一方面,积极实施高产创建促增收。近年来,该镇一直承担部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区和省级小麦万亩高产示范区创建任务,主要推广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机插机收、统一秸秆全量还田、统一测土配方和使用专用肥、统一植保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科学化种植,有效节约农户种植成本,实现增产增效。2012年,小麦万亩方经省级测产验收取得单产526公斤,荣获省A级标准;水稻万亩方单产达710公斤,获省B级标准,被常州市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三是深入推进“三大合作”改革。2012年直溪镇全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新增社员19276户,累计入社社员达21504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联社2家,工商登记农地股份合作社6家。农村土地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流转形式由原来的转包型为主向租赁型和农地股份合作社转变,促进了土地逐步向高效农业集中。2012年,该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909亩,新增规模经营流转土地6649亩,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62288亩,比重达85.25%。同时,农机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镇已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社员235人,农机从业人员1846人,其中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310人,拥有各类农机4000多台,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9%。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该镇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不断丰富联动发展模式。一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科技协会开展合作,不断提高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2012年,昌玉红香芋合作社成功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合作,研制开发出“红香芋脆片”和“红香芋母芋粉”两种产品,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提高了红香芋的产品附加值。二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与农户结合,依托乡村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以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种养殖大户为骨干,在会员内部开展技术交流、信息传递、资金融通、统一销售等协作服务。三是鼓励专业大户与农户结合,引导专业大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以及农村经纪人等,把当地农户联合起来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活动,发展规模经营。
五是建立公益性社会服务网络。完善人力资源组织培训和输出机制,充分摸清全镇无就业人数及企业缺岗、空岗情况,积极鼓励企业吸纳本镇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和岗位资源的充分对接和有效互补。实施“消除零就业家庭”工程,加快开发就业岗位,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培训专业家政服务人员,有组织地输出劳力;加大“定岗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满足企业所需。2012年该镇累计培训劳动力30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86人。强化农技服务,按照“八个一”标准,配备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群众提供服务。此外,该镇两级服务平台还因地制宜地为农民提供证照申领、公共事业、党员服务、劳动保障等便民代办服务项目,为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便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