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农业综合开发 彰显惠民效果
农业综合开发的目的就是发挥效益,服务三农。灌南农开局立足本县实际,围绕全县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办农民急需的事,做农民想做的事,全面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具体工作,发挥了惠民利民的效应。
一是农田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该县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改善了农田的基础条件,提高了灌溉能力和粮食产量,而且通过土地整理,节地节水效应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带动效应都日益显现。2013年度该县对五队、三口、李集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改建电灌站21座,衬砌渠道50.67 公里,埋设PVC低压管道10.75 公里,新建各类渠系配套建筑物2100 座,铺设机耕路43.17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培训农民7682 人次,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是农民科技种田意识得到提高。县农开局通过加强与市农科院的合作,多次组织专家深入项目区,进行大棚辣椒、西瓜、优质水稻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农民点题、专家授课、科技示范户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了培训效率,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区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和秸秆还田,达到百分之百小麦秸秆还田、百分之百机械化插秧以及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新技术,项目区已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区,科技开发提升了项目示范带动能力。
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得到美化。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县农开局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项目区道路、防渗渠道两侧栽种女贞、紫叶李等高档绿化苗木,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林网管护机制,明确了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大大提高了林网成活率。灌南农田林网的建设,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农村生态小气候,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今各项目区都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综合开发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