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犟黄泥长出高产稻

来源: 时间:2013-12-16 点击数:

    在启东市农村,连片规模种稻可谓是一件稀奇事。12月9日上午,寅阳镇连兴港村一处简易晒谷场上,来自连云港灌云县的王加法兄弟欣喜地向记者展示丰收稻谷。王氏兄弟今年在连兴港村成功规模种植水稻250亩,平均亩产900斤,既开创了我市农业生产一项新记录,又一举破解了启东犟黄泥地区难以规模种植高产水稻的难题。
    两年前,只有小学文化的王加法在惠萍镇一砖瓦厂当运砖工,附近有一块连片50亩的低洼地旱地作物收入不高,王加法和妻子却认为这是种稻的好地块。于是,王加法租下这片地,并从老家运来千斤稻种,按自己以前在老家耕作了10多年的模式种植水稻,到了秋天,亩产竟然突破1000斤。尝到甜头后,王加法便离开砖瓦厂,专事包种周围耕地,还召来弟弟一家。去年秋播,兄弟俩打听到连兴港村有一农业基地面临倒闭,立即找上门去,以每亩400元租金“吃”下了这片596亩土地。
    连兴港村的这片土地,地势较低,正适合种植水稻。不少人好心告知,当地曾在上世纪70年代多次尝试种植水稻,终因土壤呈犟黄泥漏水特性而宣告失败,但兄弟俩经认真观察土壤泥性及周边水系,仍胸有成竹地在250亩耕地上播下了稻种。
    困扰启东水稻种植的最大难题在于土壤漏水。可王加法认为,抬高稻田周围水沟水位,就等于增加了稻田土壤的含水率,从而避免了稻田干裂漏水。王加法为此在稻田四周水沟埋设可调控涵管,平时封死,并保持高水位。等水稻分蘖抽穗需要烤田时,再开涵放水。就此一招,稻田漏水便得以化解,王氏兄弟进而实施稻田机耕、机播、机灌、机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遇上了几十年少有的高温干旱和台风,造成了水稻减产,不然,亩产定会超千斤。”自信之余,王加法对今年的水稻收成并不满意。
    外来农民规模种出了优质水稻,许多本地农民心服口服,纷纷抢购王加法的优质稻米。王加法为此信心更足,他告诉记者,兄弟俩计划明年种植水稻500亩,只要风调雨顺,亩产一定更高。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