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在全省率先开启“1+2”农业联合执法新模式

来源: 时间:2013-12-19 点击数:

    农业执法在农业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法查处农资市场和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执法效力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今年以来,盱眙县农委在全省率先开启“1+2”农资打假联合执法新模式,通过对全县农资市场拉网式的反复巡查,以重点查处一批影响较大、历年来屡打不止的典型案件为突破口,“准、狠、稳、好”地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实效。
    联合执法新模式  实现执法力量集聚最大化
    在农资打假行动开展早期,作为农业大县的盱眙县,因农业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任务重、农资经营网点分散而农业执法大队单一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常态化监管难以到位的现状,也曾出现执法力度小、效率低等现象。为打破农业执法工作“瓶颈”、打开农业执法工作新局面,2013年,县农委积极探寻利用直属执法部门力量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创新建立并推行农业执法大队、城郊木材检查站、森林警察大队“1+2”联合执法工作新模式,成立了在农业委员会领导下的,以农业执法大队为主体、城郊木材检查站与森林警察大队协作配合的联合执法工作组。
    “1+2”联合执法工作模式的启动,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的隔阂,更将不同职能的执法力量集中,充分聚合和发挥“1+2>3”的团队优势,变原来农业执法大队与城郊木材检查站、森林警察大队各部门单兵作战为三个部门“集团军”协同作战、协力整治重点、难点问题。在常态化的部门协助机制下,农业执法有了木检队员、森林警察的全程参与和强力保障,执法高效,处罚到位,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执法存在的执法任务繁重和违法问题复杂所带来的矛盾。“1+2”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也使过去临时召集开展农资打假突击整治转变为如今常态化、制度化的联手监督、联合管理,走出了一条具有盱眙特色的农业行政执法新路子。
    资源积聚新整体  实现打假实力装备最优化
    联合执法工作组成立后,现有农业执法大队与森林警察大队、城郊木材检查站三个涉农执法部门资源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由农委分管领导和农业执法大队队长直接指挥调配,农业执法效能得到明显提升,执法实力得到大幅提高。赴一线执法人员由过去的3至5人增加到20人以上,执法车辆由1辆增至4辆以上。
    为提高联合执法工作组的执法效果,县农委结合全县19个乡镇的区域分布特点,将联合执法工作组分为四个具体执行小组,每个小组均配有熟悉农资法律法规的农业执法大队人员及富有震慑力的执行人森林警察参加。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四个小组通过分析农资市场形势、清查案件线索,适时分区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如遇大案或案情复杂、阻力较大的案件时则开展集中行动,确保农资打假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
    农业执法人员配置、交通工具配备的全面提升,为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创造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对改善全县农资市场监管条件,进一步提高盱眙农业执法机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升打假治劣效能,特别是加强边远区域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盱眙县农资打假日常监管更有效地覆盖到偏远镇村,实现了全县农资市场监管覆盖“零死角”。
    执法检查新效力  实现违法行为查处最强化
    在为农服务这个问题上,农业联合执法工作组的每一名队员都不曾有丝毫懈怠。针对不法商贩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铤而走险,四处兜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一年来,联合执法工作组围绕农资打假这根主线,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有力部署农资市场监管、检查的具体行动,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不打和牌。农资打假工作走出昔日困境,不论是案件查处数量,还是罚没款数均创历史之最。
    今年以来,联合执法工作组先后筹划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冬季农资打假行动等三次大规模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60人次,检查整顿市场680个次,受理举报案件4起,立案查处各种违法案件36起;查处未经审定的违法杂交稻种30个品种;送检复合肥品种35个、除草剂及含隐性高毒农药成份的复配农药样品12个;查获假冒伪劣种子42530斤,货值12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查获不合格肥料4起,全年累计罚款43万元,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及时化解了当地群众的矛盾,维护了全县农资市场的政治稳定和经营秩序,确保广大农民买的放心、用的放心。
    “1+2”联合执法已成为盱眙县农业执法工作的一大优势。在不断完善的农业行政执法环境中,盱眙农业执法人员将努力实践着服务“三农”的艰巨任务,优化农业执法新载体,再攀农业执法新高峰。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