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六项措施狠抓农业信息化建设

来源: 时间:2013-12-20 点击数: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增强政府管理决策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常州市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全面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
  一、加强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一是强化农业网站建设。对照农业网站绩效测评指标,进一步完善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咨询互动特别是远程视频诊断等功能,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农家生活实用技术信息上网力度,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集散中心和重要技术推广阵地。二是加强惠农短信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惠农短信发送平台功能,增加和更新农业市场主体和农业系统人员等短信用户信息,并进行合理分类,巩固专家和市场信息员队伍,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市场、供求、政策、预警等短信,开展咨询服务。三是办好农业服务热线工作站。通过建立热线服务机制、专家值班制和服务台帐,强化电话直接咨询功能,提升农业服务效率,广泛宣传农业服务热线,扩大知名度。做好后续服务,使农业服务热线成为广大农民和农业部门信息交流互动的便捷渠道和重要平台。
  二、加强农产品网上营销服务平台建设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效益。一是用好已建成的农产品营销网。要加强产品供求、价格行情、市场走势、分析预测等信息发布。进一步扩大宣传,加强培训,组织我市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推进网络营销。二是积极开设网上营销店。推广睢宁“沙集模式”,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户等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开设营销店,并建立相应的物流渠道、营销机制,拓宽营销渠道。三是加强特色农业网站建设。扶持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条件和农产品营销能力较强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建设具备网上支付功能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促进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
  三、加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应用
  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加快传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智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支持设施生产智能技术开发示范应用,提升农产品生产可控标准,提高农业智能建设水平。支持自然条件下主要农作物、区域特色农产品、林木管护、农机作业、农业资源开发等数字化管理系统、专家系统示范应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开发网络业务系统。编制网络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工作网络化,加强农业电子政务,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热点、重点,加快建设各类数据库,全面、系统掌握信息,为提高农业行政效率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三是建立远程视频系统。加快建设覆盖乡镇、延伸到村的全市远程视频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发育、农业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情、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等动态信息,为及时、科学指导农业工作提供现代手段。
  四、加强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套长效机制”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设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省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整县验收合格,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一是整县推进农业信息“一点通”触摸屏系统覆盖面,加快信息服务自助化、常态化。要进一步完善“一点通”触摸屏系统功能,抓好农业科技、政策、市场等信息推送服务,拓展公共信息服务、三资管理、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等服务内容。市县要强化“一点通”触摸屏系统信息采集报送、管理维护和培训,保证系统正常有效运行。二是帮助、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网站,县镇2级要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村信息资源上网,全面宣传和推介村级经济、文化等内容,不断扩大影响力。建立村级网站维护管理队伍,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确保网站安全稳定运行。三是组织村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操作技术培训。
  五、加强农民网络科技培训工作
  利用各类农业网站,对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网络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快速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大网上科技资源建设力度,及时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丰富网站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一站发布、多点共享。加强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将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视频节目上网,方便广大用户点播学习。强化农民网络知识培训,培养农民通过网络开展信息查询、发布、学习等习惯,提高农民利用网络了解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更新生产技术、发展网络营销的实际应用水平。
  六、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农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加强项目信息资源建设。各地在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中,不仅要重视项目的硬软件建设,更要重视和加强项目信息资源建设,要在力量配置、资金安排上优先保证信息资源建设,做到“项目未动、资源先行”。二是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统筹农业系统力量,完善网络信息更新机制,健全信息采集队伍,大力采集政务信息、市场信息上网,促进行政权力网上透明运行,提高农业政务网站服务水平,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水平。三是加强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信息全面、系统、准确,并具有利用方便的特点,是政府指挥调度决策和农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业务工作网络化、提高农业行政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要下大力气,加大数据库建设力度,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决策水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