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塔山新型农村社区引领城镇化
房置换新楼让农民进镇喜变新市民,社区服务中心推行联合办公,让农民少跑腿便可在中心办齐相关手续…….今年以来,赣榆县塔山镇积极顺应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大胆创新将7个行政村合并成新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大社区服务、小村委管理”的农村社区新模式,实现了农村社区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对照新型城镇化要求,塔山镇利用全市城乡统筹试点机遇,依托省万顷良田工程,大力实施了小探马、小官庄等3个村的整村搬迁,和原来在镇区的4个村组建全新的土城中心社区,有效形成了一个5000多人口规模的新镇区。走进塔山镇驻地新建的小官庄村新区,连片的红色屋顶,黄色墙体,一幢幢排列有序、造型新颖的农家别墅映入眼帘。新村建设全部按照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的“五化”要求实施,社区功能配套、绿化景观、建筑质量不逊于城市小区,昔日农村的脏乱差已被完全替代。
顺应这一新变化,该镇以构建服务居民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区平台,投资3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集党组织活动、行政服务、办公、群众文体娱乐和便民服务于一体,有效满足周围7个自然村5821口人的服务需求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作中,该中心创新管理模式,按照“统一化管理、差别化设置、集中化办公、组团化服务、星级化考评”的“五化”标准,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保留了原有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形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该中心按岗位设置,七个村原有村干部被精简为14人,进入中心社区大楼合署办公,采取“社区党委+居住区党支部+网格式管理党小组”组织框架,将农经、户籍、国土、建管、民政等职能统一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村民所有申办报批事项均可一站办结,但各村村务又相对独立。“既减轻了村级运行成本,又尊重各村原有的生活习惯,避免土地托管以后的利益纠纷。”
为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该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村民用老房置换新楼,把他们留下的2125亩土地,统一交给镇农业经济发展公司托管经营,每年按亩折算领取粮食。同时,积极多方开辟渠道,动员进城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或集中培训输出,让有劳动能力的新市民从外出务工、开店进厂中找到新路子。目前,镇区仅保洁、保安等岗位就安排了80多人,已有50多家餐饮、商贸门店开业,现代服务业同比增幅超过20%。
小官庄村农妇张久秀多年留守在家种田。进城后,她在镇区一家服装厂上班:“比起种地来轻松多了,每月工资都拿2000多块。附近就有活动广场,小区也有管理人员,家里自来水、电和网都通,出门可以坐到车,买东西都进超市,城里人怎么过咱就怎么过,挺滋润的。”
人口集中,镇区变大,也为完善基础配套设提供平台。今年来,该镇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相继在镇区建设全市最大、可容纳1200名儿童的幼儿园,占地20亩的镇卫生院搬迁扩建和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目前,这些民生实事工程或主体完工,或投入使用。此外,作为一个全市率先的亮点,随着5个秸秆气化站和2个秸秆固化站的先后建成,镇区现有1.2万人实现使用秸秆气全覆盖。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