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实施八大工程推进生态建设

来源: 时间:2013-12-25 点击数:

    近年来,盱眙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要求,突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3年底,对照创建省级生态县6个基本条件和22项27条指标全部达标,并通过环保厅技术评估;对照创建国家级生态县5个基本条件和22项27条指标,除尚有部分国家级生态乡镇没有公告,其比例不及80%外,其他指标基本达标。目前,2011年申报的6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012年和2013年申报的10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待命名,省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4个村获批省级生态村,216个村建成市级生态村。
  城乡污水处理工程。近年来我县先后把2.6亿元资金投入地下、水下等“看不见的地方”换来碧水清流。在淮安市率先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又投入4000多万元,按照“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一次性建设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结合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实现了雨污分流。乡镇按照“十个必接”要求,投资7126多万元,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38.2公里,将污水管网延伸到医院、学校、垃圾中转站、浴室、饭店等,提高了污水收集率,这个关键性指标已经超过国家级生态县80%的要求。
  城乡垃圾处置工程。早在2008年,盱眙县就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体系,全县19个乡镇及城区统一建立高标准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6座。城乡主要干道、商业繁华地段配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桶,自然村庄、乡村道路两侧建设垃圾房,做好垃圾池的改造,做到无暴露垃圾,配备足额的保洁人员,实现256个村居垃圾收集点全覆盖,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营造城乡整洁、文明的卫生环境。随着垃圾焚烧发电的建成运行,盱眙县垃圾处理体系将实现飞跃。
  城乡环境提示工程。近年来盱眙县把村庄整治和生态乡镇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启动了城乡形象提升工程和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在重要节点如高速公路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偏远落后乡村、荒山、河滩等,实施景观绿化改造。对山水生态资源进行重新梳理规划,编制了《城乡特色空间提升规划》,挖掘南部山区、东部平原、西部水网三大片区文化底蕴,确定了“山湖一线牵,平水居两边”和“一核一轴七廊多点”空间布局,整个盱眙建成一个大景区。全县共实施同类工程106个,完成投资约30亿元。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坚持点、线、面结合,以清理农村乱搭乱建为突破,拆除各类影响环境和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25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1.8万余处。按照“四个统一”(统一培训、统一规格、统一放样、统一验收)标准,实施农村改厕工程。目前全县改建卫生厕所20.8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95.5%,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71.4%。盱眙县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关键是“疏”,探索和扩大秸秆的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同时环保、水务、农委等部门加强合作,强化责任,通力协作,有效地对农村面源污染进行监管。通过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以及禁止类农药的监管,有效地控制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通过改变畜禽养殖方式,提升了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提高了畜禽粪便的利用率;加强卫生院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置,倾力改造升级乡镇农贸市场。
  绿色交通通达工程。全县运输线路总里程255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干,城区、开发区和乡村道为经络的公路网。宁宿徐、宁淮两条高速穿境而过;121、248、331省道完善畅通、提档升级;农村公路阡陌纵横,居民出行更加便捷;重要旅游景点铺设专线公路;拥有客货运场站码头近百个,盱眙客运中心苏北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优,为县城北扩东移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经济开发区道路四通八达、配套完备。水运能力显著提升,境内航道联网畅通,盱眙新港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是目前苏北内河最大的多用途综合性专业港口。
  生态旅游发展工程。山在城中立,水在城边绕,山水城相依。盱眙拥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四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遥相辉映:江苏省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铁山寺森林公园,坐拥61.58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着的9平方公里的无比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极其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位于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三游第一山,漫题十景志烟寰;曾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驻地的盱眙黄花塘,记载着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盱眙人民的情深意长。登高望远看盱眙,满目锦绣河山,遍地稻浪粮仓。中澳乐博园、玉皇山影视基地、满江红龙虾养殖基地、月亮山农业生态园、龙庙湖生态科技园、棋盘山、陡湖湿地,这些别具特色的生态乡村旅游点,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雅,佳景天成,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是烟波浩渺的淮河之畔充满魅力的生态家园。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以清理河道为着力点,近年来,盱眙县投资7358万元,整治沟渠、河塘231条(面)、708.96千米,完成土方1709.14万方,清理障碍物591处。对清理出来的河道进行绿化美化。为了保障河道不被污染,达到“一清八无”标准,逐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工作责任,逐项严格考核奖惩,并将“河长制”延伸到村组企,整治到沟塘渠。整治过的河塘沟渠达到了“水清、坡净、岸绿”的目标;加大统筹力度,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战略。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与对接,广大人民群众饮用上了安全清洁的水源;实施涉及全县19个乡镇,216个行政村共40.5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水厂8座,铺设管道7973km,实现总投资2.15亿元。
    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盱眙县加强环境监管,实行部门协作,关停并转了年实现税收600多万元的桓远染化有限公司、年实现税收300万元的安格药业等5家化工企业;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新上苏北最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一次性关闭了盱眙县狼山水泥有限公司、盱眙星宇建材有限公司、兴眙水泥有限公司等6个立窑,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盱眙优良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实施清洁生产,抓好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全县累计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达22家,实施循环经济的项目26个,通过IS014000认证的企业10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