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责任 突出源头监管 溧阳市切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来源: 时间:2013-12-31 点击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3年以来,溧阳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突出生产主体监管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全力推动整体监管水平提升,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主要成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2013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抽检中,1140个批次样品,合格率99.12%,其中:植物产品255个批次,合格率97.3%;畜产品520个批次,合格率100%;水产品365个批次,合格率99.2%。全年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2013年以来,全市新制订技术操作规程模式图49件,累计达366件。新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级2个、省级10个,新实施面积2.1万亩,累计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80个,核心示范区49.45万亩,项目辐射区达到111.8万亩。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279万亩,占优势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85%。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5个,面积14.59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0只;完成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个,面积32.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16只;同时完成40家企业和50只产品的现场检查以及50多家企业年检和续展工作,当年新获证绿色食品39只。“三品”年总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占食用农产品总产量的40%左右。
    二、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调研,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指导、监管与服务,更好地落实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溧阳市组织开展了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调查及监管机制研究。经过调查统计、走访座谈,初步掌握了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区域布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基本情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两系统三制度”建设工作重点,探索实践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大宣传引导,增强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切实增强广大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溧阳市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现场咨询、培训讲座等活动,向广大生产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册,送法进农户、生产基地、农资经营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2013年全市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101场次,举办宣传科普活动等45场次,接待咨询群众1.8万人次,印发种养生产记录本6550本,印发张贴各种宣传材料6.73万份。
    (三)深化服务指导,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动标准化项目实施。鼓励企业和各农业生产主体积极申报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服务指导生产主体制订技术操作规程及模式图,作为组织生产、经营或行业自律的依据,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应用覆盖率。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大力引进示范推广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畜禽清洁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等技术。三是狠抓“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对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和品牌知识宣传教育,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指导各生产主体做好材料申报工作。同时做好了到期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保证认证产品的有效性。积极组织“三品”的宣传推介,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推介会、展示展销会,扩大溧阳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检测监控,确保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基层检测监管条件,10个乡镇,全面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项目,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设备,落实了检测人员,提升基层对生产主体指导监管能力。配合省、部监测的同时,全面实施例行监测、监督抽检、生猪宰前监测、产地在线监测、农批市场监测和重点时段监测等制度。市级财政预算180万专项资金用于农畜产品检测,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加大对不合格产品查处力度,指导监督生产主体。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加工场待宰生猪尿样检测3.5万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残留抽检合格率均为99.9 %;完成230个基地70个品种蔬菜、水果样品在线监测2979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9.3%;全年完成批发市场待交易蔬菜产品样品检测420批次,抽检合格率为99.8 %。
    (六)优化驻企服务,助推生产主体加强自身建设。2013年以来,溧阳市以“创先争优”和深化“三个年”活动为载体,先后牵头组织实施了“深化助农增收送服务”、“春耕生产五送十行动服务月”、“为‘三农’服务、为党旗增辉”等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对重点农产品生产主体实施“一对一”驻企指导监督,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分工负责制,帮助主体规范内部管理,加强自身管理。全市有1015名农技人员结对联系服务444个农业生产基地、574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10063户种养大户;组织各类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405次,参加活动的农技人员有1533人次,接受农民现场咨询9.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08万份;农技110接待咨询人数2287人次,专家现场诊断指导1919次。
    (七)狠抓执法巡查,督促生产主体加强自律管理。2013年以来,溧阳市先后组织开展了“瘦肉精”、生鲜乳、兽药、种植业产品、水产品、农资六项重点内容的“打非”专项整治、春、秋“绿剑”集中农业执法和“瘦肉精”专项整治等行动,切实加大了巡查力度,严厉查处当前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推出基地巡查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基地名称、负责人、检查内容、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责令企业进行整改,同时督促企业签订责任书或承诺书,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主体加强自律管理。据统计,在农产品“打非”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98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4243家,查处问题161起,责令整改97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6万余份,指导培训81场次,培训人数4839人次,抽样数量45778份,合格率99.97%。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