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积极壮大集体资产,不断促进富民优先
今年以来,吴中区长桥街道在集体经济发展上突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富民步伐,不断壮大集体资产,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势头。截至目前,二级集体总资产达3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8亿元,净资产24亿元,预计年底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3.8亿元,村均稳定收入超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2014年,长桥街道将结合城区打造“苏州主城南中心”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在壮大集体资产的同时,更加注重提档升级;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在提高资产收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惠民富民。具体设想是:
1.以加快载体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规格
项目载体始终是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主动对接城区“再城市化”模式、加快“十大产业园”平台建设,提升载体建设的规划档次,打造优质载体,带动集体经济潜力增长、效益提升。
一是做大做强长桥集团开发主体。城区受资源紧缺限制,可谓“寸土寸金”,每一块拆迁腾出来的土地都相当珍贵,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发挥最大价值,实现长远利益,显得尤为重要。集团公司作为街道的开发公司,承担了加快载体建设的重要责任。目前在建的工程有:天枫邻里生活广场,12月底即可交付使用,打包引进大宁公司,创收年租金740万元;长蠡综合大楼,即将交付使用,整体引进科技创业园,创收年租金280万元;苏蠡商务大厦,12月可完成主体封顶,计划建成“十大产业园”载体;苏蠡花园二期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制定拍卖方案,待拍卖后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金。接下来,按照城区发展要求,全部集体经济项目将扎口集团公司建设,通过做大集团公司开发主体,改善原有发展单体小、品牌杂、市场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从城区层面上,提升载体开发档次。
二是切实加快村级载体建设的步伐。牢牢抓好当前征地补偿、增资扩股、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为社区载体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内挖潜力,整合资源,鼓励各社区加快新建载体步伐。目前已确定的项目有:龙桥社区冬青路地块开发6万多㎡的载体;龙西社区红钻石地块开发5万㎡以上的综合型载体;新南新北社区在新蠡路东侧开发1万㎡的办公楼宇;先锋长蠡社区在长蠡路东侧开发2万㎡的办公楼宇。另外,设想在金十六区地块,开发惠民型股份合作社载体,留作集体资产,增加股民收入;设想在原动漫基地,开发用于“十大产业园”载体,增加集体租金收入。
三是积极鼓励提高收购资产的比重。城区发展空间有限,集体经济发展又受到“再城市化”带来的拆迁影响,近年来,龙桥、先锋、新南、新北等社区,已连续多年拆除工业厂房数万平方米,制约了集体经济增长速度。前几年,各社区在吴中区域内、跨出长桥共收购优质资产超30万㎡,每年可增加5000多万元集体收入。上述做法,既克服了资源限制,又跳过了自行开发的建设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接下来,继续鼓励社区对优质的资产加大收购力度。龙桥社区准备收购开发区200亩土地、17万平方厂房,希望区委农办等单位予以支持,并设想各个村改居社区共同入股,打造成城区惠民工业园,成为全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2.以创新发展思路为突破,不断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集体经济是农民的贴肉布衫,必须健康发展、稳步发展。载体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近年来,集体经济发展得到了各级的政策倾斜与扶持,集体资产不断状大。下一步,将坚持集体经济抢先、抢新发展,在经营模式、规范管理上多创新、多指导作用。
一是积极服务城区产业发展,使集体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加快城区“四区”建设中,要推进“城市经济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创新样板区”建设,体现城区经济的发展结构和要求。因此,积极推动集体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建设载体的形态要符合城区经济规划要求,另一方面载体引进的业态要对接产业园发展要求,对接城区经发招商部门,努力引进高端服务业,体现科技特色,使集体经济成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之一。
二是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使集体经济不断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好拆迁补偿资金、增资扩股资金用于再发展,积极采取上市运作的方式,打开集体资产增值的市场空间。抓住轻轨2、3、4号线贯穿城区的大好机遇,加强地铁出入口、沿主要道路的资源储备,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提高租金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做好开发规划,排好时间节点,渐进性改建、新建载体项目,发展对接轻轨经济的总部经济、新兴科技产业,实现资源的良好整合。
三是积极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使集体经济保持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平台基础信息,确保实现对集体资产交易规则、交易程序、文书格式、信息发布、系统软件和监督管理的六个统一。完善集体资产监管相关制度,加强对社区落实监管制度情况的督查,努力在资产增值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收益收缴率和农民分红率上取得更多成效。积极推进与江苏省拍卖总行的合作,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采用公开拍卖(拍租)的形式,实现集体资产处置规范操作,规避风险,避免集体资产在不合理竞争中受到损失。
3.以拓展增收渠道为抓手,不断巩固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致富于民,让利于民,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落脚点。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增收渠道,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
一是努力提高股红水平。结合集体经济载体建设需要,合理推进社区增资扩股步伐,坚持有项目才增资的原则,合理增加居民投资性股权。加强集团公司与各社区合作,促进做大做优项目、社区与居民共同得益的抱团发展成果。2013年资产性股份分红将达1500多万元,物业性股份分红达3500万元,加上各类福利近800万元,合计分红6000多万元,力争实现户均分红超1.2万元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户均分红超2万元目标。
二是拓宽投资发展渠道。整合各社区闲散的拆迁补偿、土地补偿、投资性股份资金,以10%的年息投入城区城建公司,切实提高社区资金利用率,保障资金收益,拓宽社区投资渠道。另外,探索参与创投、风投项目,参股规模型投资性、公益性项目等,使资本运作更趋成熟完善,促进集体资产持续增长。
三是不断推进统筹发展。坚持“均衡性、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街道全面掌握、统筹各社区发展,合理调配各社区开发地块间高低不同的拆迁成本,确保项目开发的资金平衡,同时保障居民股权分配。另外,结合增资扩股、拆迁补偿资金入股等创新模式,以“规范化、均等化”为导向,加快推进股份合作改革,不断促进让惠于民、让利于民,确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保持15%的增幅。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