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着力完善农村五保老人保障机制
近年来,灌南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其中对 农村三五老人供养工作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措施、夯实基础,认真抓好五保供养工作的落实,逐年提高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水平,积极维护好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
一是严把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工作中按照本人申请、村委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审批五保对象。审批过程中实行三榜公示,通过分级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监督,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
二是规范五保供养金发放。为确保五保供养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了五保对象供养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对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补助,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立的银行账户,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补助,实行按季度通过银行“一折通”社会化发放。
三是强化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加强敬老院五保资金监管,对资金的收支来源做到明细有帐,实行账务公开,每年接受审计部门专项审计。
四是加强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五保供养水平。以省政府实施“关爱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向省申报建设项目,同时县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全县13个乡镇敬老院的供养设施,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五是规范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实行院务公开。院务管理委员会由主办机关代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和工作人员代表组成,其中: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达到1/2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
六是落实机构工作人员待遇。从2008年按在院供养对象不低于1:10配备工作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财政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所需经费由县乡财政按6:4分担,年初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