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房山镇文化活动让农民快乐起来
“每天不来这里转转,活动活动,就感觉一天的生活缺少了什么。”“运动也好,溜溜也好,反正来到这里就会心情舒服。”这是东海县房山镇山前村金庄老人高士祥与杭林山在本村农民文化广场休闲活动时的对话。临近春节,房北村、房南村等一批文艺骨干在文化大院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正在编排节目,备战当地的“春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房山镇农民把追求文化娱乐生活作为一种需要和享受,积极参与到各项文艺活动中。
房山镇山水的清秀灵韵,养育了一方活泼聪慧的百姓,也造就了群众文化深厚的底蕴。该镇干群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功底比较厚实,劲头也很足。在大集体时,房山宣传队每年都会在全县的文艺表演、汇演中拿奖;房山民乐队登台献艺,“曲”惊四座,赢得喝彩的场面,至今还被传讲。乡土艺人董安美、史秀庭表演的小品《卖药》曾在全市文艺调演中获得一等奖;房山农民篮球队曾在全省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房山镇相继成立了月季花文学社、书法篆刻协会。因此,房山镇早在1992年就被评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房山镇也争得了“文化之乡”的桂冠。这些文化的珍珠,产生了荣耀之光,并将长久地闪烁,影响着、感化着房山人。
“文化要传承,更要创新发展,文化要百花齐放,更要与时俱进。文化需要利用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之繁荣向上,充满活力、魅力,发挥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这是房山镇党委、政府带领8万房山人,在建设“富强和美”新房山的大发展中形成的共识。为此,房山镇镇村组织和干部因势利导,为活跃、丰富群众文化谋点子、找路子、撘台子,真正达到提高参与度,增强丰富性,让广大农民快乐起来。2002年秋,房山镇民乐队,联系东海、沭阳的音乐爱好者自发组织在一来,组建了蔷薇河畔音乐协会,演奏人员共有26名,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0多岁。有的是退休音乐老师,有的是本地的音乐爱好者。该协会的宗旨是弘扬民族音乐经典,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让文艺骨干们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带头作用,镇里经过一番打造,于2012年秋成立了房山镇红歌演奏团。镇党委、政府邀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启发、县新闻出版局局长卢毅出席揭牌仪式,这使全体团员们感到振奋,深受鼓舞。团长朱良生表示,房山镇红歌演奏团将不负众望,紧跟党委、政府的文化活动部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拥有实力、充满活力、展现魅力,为传承民族文化,活跃群众文娱生活,展示房山名镇风采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之后,这支文化团队经常到村头、街道和繁华的庙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演奏大家喜闻乐见、百听百厌、振奋人心的革命历史歌曲,为老百姓创造了美妙的音乐环境。他们曾为沭阳县杨岗中学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受到杨岗中学全体师生的欢迎,并把该中学做为传统音乐传承基地。前不久,举办了以“爱我家乡,歌唱房山”为主题的音乐会,吸引观众两千多人,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和反响。去年国庆节晚上,举办了一场“赞辉煌,颂党恩”为内容的演唱会,当演唱到红歌《党啊,亲爱的妈妈》、京剧《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全场欢声雷动。由于房山镇红歌演奏团开展的活动健康向上、艺术表演水平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化符号,东海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的一些栏目进行了两次跟踪报道。房山镇的村村庄庄也竞相发展文化,使文化之花繁荣开放。山前村不惜投入资金和人力,改造扩大集观赏、游玩、健身锻炼于一体的农民文化广场,并在服务中心建立了老年人文化活动室。贾庙村支部书记唐文仁组织村组干部开展义务劳动,为建造农民体育运动场献计出力,既增添了文体活动设施,又美化了村部的环境。大戚村支部书记肖大会放弃休息时间,在村中心安装灯光,组织群众广场舞文化健身活动。他还用自家的轿车带教练到村里“传技”,并自费购置音响设备。喜庆、欢快、热闹的文化氛围,使干群的精神昂扬振奋,也推动了文明、淳朴的村风民风的形成。去年底,房山民乐队与舞蹈队精心打造了一台文艺小戏,19名队员利用晚上时间,不计报酬,不怕吃苦,连续排练了20多次,不少队员排练到晚上10点钟,骑电瓶车回家,最远的要往返34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在连云港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东海赛区)的比赛中,他们搞的原创节目——表演唱《喜看家乡新面貌》,以其文艺内涵丰富、表演清新亮丽、台风淳正朴素,获得9.79分的最高分,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表演一等奖的“双冠军”。目前,全镇已建立了民乐队、文化健身协会、花卉盆景协会等文体活动组织7个,由210名文艺骨干带动组建的“草根”文艺队伍达13个,带动5000多群众常年参与到文艺演唱、表演及健身舞蹈活动中,得到了愉悦身心,享受到健快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