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加快融入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
2013年,姜堰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5.4%,农业现代化实现度提高4个百分点,创成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区,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区”,溱潼镇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作为主要农业部门,2014年,姜堰以推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为抓手,主动融入泰州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是结合园区整体规划,贯彻落实区域布局。姜堰区以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为契机,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积极策应泰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请南农大规划设计院,制定和完善了《泰州市城北现代农业走廊建设规划(姜堰部分)》和《姜堰区现代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细化分年度工作计划,举全区之力,整合各项资源,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姜堰现代农业,其中重点建设好沈马线、农溱线、溱湖大道、娄沈路等重点干线沿线的省级、市级、区级农业园区和规模基地,形成泰州国家农业示范区的主体和核心区。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班子。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重大举措来抓,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分别成立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农业园区领导小组、农业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宣传发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要求各镇要规划建设好50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1个以上,每年要完成1000亩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硬质路道环绕贯通、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绿化达标,并列入各镇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各镇都能按要求做好农业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全力抓好建设过程中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等工作,保障农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积极上争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园区发展。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姜堰区涉农部门除充分利用本级财政资金外,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资金。2013年区本级财政安排1.8亿元,投入农业事业发展,比上年增长11.5%;上争国家、省各种项目20多个,上争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主要用来发展姜堰高效设施农业、农业园区建设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夯实了姜堰农业的发展基础。2014年,将认真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加大上争项目、上争资金的力度,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同时严格按照项目资金使用要求,制定和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项目资金使用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培植现有优质产业,打造姜堰特色农业。近年来,围绕姜堰特色,培育和做大优质家禽、肉鸽、芋头、水生蔬菜、溱湖簖蟹、溱湖龙虾等特色产业。一是内培外引推动优质家禽业健康发展。引进泰州和盈畜牧有限公司、江苏北农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壮大本地省级龙头企业泰州苏鹏蛋业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恒大鹅业、姜堰泓润,发展建成6个家禽屠宰加工企业、30家蛋品加工企业、3大鲜蛋购销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推动质家禽产业发展。二是示范引导带动肉鸽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泰州立春食品有限公司,扶持发展溱湖鸽业、景春鸽业等肉鸽养殖企业,实现全省肉鸽高效农业政策性保险第一单。三是因地制宜发展芋头产业。成立芋头产为发展协会,积极因地制宜发展芋头产业。四是借助项目提升水生蔬菜种植水平。充分利用里下河地区的天然优势,通过建立核心技术示范区推广荷藕、慈姑、菱角等水生蔬菜种植,积极发展水生蔬菜生产。五是打响品牌做强溱湖簖蟹、溱湖小龙虾产业。通过基地创建、技术推广、质量建设、品牌推介不断做大做强溱湖簖蟹产业,带动地区特色饮食文化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