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提质增效”续写高效农业新辉煌

来源: 时间:2014-01-24 点击数:

    2013年,灌云县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168项重点项目”和省市下达的“效能考核目标”任务,科学规划高效农业发展蓝图。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渔业产业园区为抓手,推动324省道设施农业、孟陬路沿线高效农业和沂河淌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带建设,使全县设施栽培增至25.1万亩,同时强力推进紫苏、泥鳅、食用菌等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打造蓝莓、花卉苗木、食用菌、芦蒿、莴苣、水产养殖等7个产值超亿元的特色农业板块,实现全县60万亩高效农业提质增效。
    以园区建设为龙头,加速推进规模化经营。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省、市、县三级园区体系。2012年,灌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灌云现代渔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园区,目前4个乡镇农业园区正在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都要创建一个县级农业园区;其中规划面积5.2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已扩大到1.1万亩;现代渔业园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划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核心区1.8万亩,以近1万亩的泥鳅养殖产业为主打,实现产值近3亿元;同时有序进行南美白对虾、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梭鱼和观赏鱼等40多个品种的示范推广。
    以优势产品为核心,加快发展产业化基地。围绕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主要任务,组织21家企业,创建并申报 “三品”基地面积1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5个,在叮当河沿岸乡镇建成千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同时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市场效应,把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出口、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三带”型农产品品牌作为发展重点,已经形成了2多万亩芦蒿、3500多亩蓝莓、1000亩紫苏和6万平方米食用菌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被授予“江苏省芦蒿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条岭”芦蒿、“叶圣”紫苏等农产品知名品牌10多个。
    以生态理念为导向,开创农业有机化局面。灌云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尝试生态农业,通过流转土地进行有机小麦和水稻种植试验,大面积推广应用济麦22、连粳7号等优良品种;改进稻麦种植方式,提高小麦机械条播匀播与水稻机插秧抛秧种植比例,建设麦稻万亩高产示范片18个;实施科技入户等一批项目载体,培植在档科技示范户3500户,实现夏粮单产、秋熟大宗作物水稻平均单产、增产均为全市单产第一,实现全县粮食总产“十连增”。同时实现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去年以来,全县新增“三品”认证基地50万亩;落实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品牌133个,新增“三品”品牌数和基地面积均居全市首位。
    以服务平台为支撑,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依靠科技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农业培训、成果转化和校地合作等三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完成农民培训10万余人次、新增城乡持证劳动力1.7万人,推广应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60多个。同时邀请南农大、省农科院、淮海工学院等科研院校在灌设置机构并共同选定了适合灌云资源条件的农业发展项目,扩展了科研服务空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