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来源: 时间:2014-02-12 点击数:

    1、循环经济引领绿色发展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武进大地正在演绎的“绿色实践”。区环保局局长张龙认为,要想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助力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
    进入新时期,我区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着总量空间压缩、改造投入巨大和减排项目增加、减排目标不降的矛盾。面对严峻的减排形势,我区用法规,用严管,强化结构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我区全面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化工行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大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化工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将总量控制作为新建项目环评前置条件,严把项目审批、过程监管、竣工验收关。在各镇已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我区重点加强管网覆盖率、设施达标率考核,狠抓排污管网改造及城区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加大重点减排工程的推进,中天钢铁55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设施、东方特钢18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设施、礼嘉畜禽粪便集中处置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我区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清洁生产、废气设施改造、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中水回用、在线监控等重点工作实施环保资金补助。
    2、环境治理建设绿色家园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敲响了生态警钟。近年来,我区加强入湖河道治理,特别重视对入湖河道关联的支浜支流整治,开展以改善水质为核心的“清水工程”建设,从点源整治、污水截流、清淤疏浚、水系沟通、岸线整理、长效管护六个方面对42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我区还全面落实应急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及时启动蓝藻预警巡查,开展加密监测,配足打捞力量。2013年以来,3条入湖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全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断提升。2013年,我区以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为契机,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环保“一号工程”,先后开展各项废气治理,全区完成170台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拆除620台懒汉炉;对不饱和树脂企业生产废气、纺织印染企业定型废气、物料堆场单位扬尘进行整治。
    3、生态创建擦亮绿色名片
    2013年,我区坚持以生态创建为有力抓手,牢固确立“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品牌、生态就是民生”的理念,生态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省首个低碳示范区在武进落户。全区14个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高新区、经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已获国家三部委批复。实现绿色学校全覆盖。我区还连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涉及雪堰、洛阳、礼嘉、遥观4个镇,总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总投资达2亿多元,共建成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1套,农村受益人口达11万。连片整治成功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并得到了环保部、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