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金坛市全力打造10亿元河蟹产业
为做大做强蟹业经济,常州金坛市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坚持高点定位、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着力实施产业集聚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战略,倾力打造十亿元河蟹产业,进一步放大河蟹产业优势,将金坛河蟹产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
据常州市发改委在基层调研期间了解到的数据得知,2013年金坛河蟹养殖面积稳定在14.5万亩,其中亩效5000 -10000元的高效渔业养殖面积4万亩,河蟹良种培育面积5000亩;实现商品蟹产量1.1万吨,河蟹出口量将达到500吨。在取得这一成绩的背后,金坛市着力于抓好“四项工程”:
一是结构调整工程。立足于河蟹产业发展的质量优势、规模优势、效益优势和长荡湖品牌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农民加大土地流转和渔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向河蟹这一优势产业集聚,重点建设以长荡湖地区为主的蟹业经济圈。2013年,新发展河蟹养殖面积达2万亩以上(其中土地流转结构调整新增面积0.5万亩,渔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面积1.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已达14.5万亩,持续保持河蟹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二是良种培育工程。以省级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河蟹种苗良种化、产业化的推进力度,积极发展河蟹良种基地。即重点引导和扶持了10个年产100万只以上河蟹良种培育基地,今年实现了一家基地年产河蟹良种在300-500万只以上的目标,全市河蟹良种培育面积达5000亩,良种推广率70%左右。
三是技术创新工程。抓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推广的覆盖率;抓高效渔业竞赛,以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擂台赛为载体,在全市筛选了420名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出一大批高效生产典型;抓园区建设,2013年,以太湖流域池塘水循环示范工程、省级现代高效设施渔业、微孔管道增氧设施补助为着力点,在每个镇都已经新发展了1个亩效5000元、面积500亩的河蟹高效养殖示范方,并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以儒林北干河为核心的亩效5000元、面积5000亩的省级河蟹生态高效产业园,通过示范方和产业园的创建,达到建成一块、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加快河蟹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河蟹产业能级的提升。
四是产业化拓展工程。实施品牌营销,在金坛市范围内实现长荡湖品牌共享,并通过一系列境内外媒体宣传和推介、举办供货洽谈、产业招商等活动,不断提高长荡湖河蟹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美誉度。2013年在香港、北京、太原、沪宁线、杭州和一些南方城市开设了长荡湖河蟹专卖店(柜),5000吨优质商品蟹销往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延伸河蟹产业链,随着渔业与观光休闲产业联系日益紧密的实际,到长荡湖观湖景、品湖蟹、购湖蟹已成为金坛特色农业的独有风景。今年金坛市继续以长荡湖餐饮船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长荡湖餐饮的发展水平。2013年,长荡湖预期将接待观光旅游人数25万人次,营销额达500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