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新农村建设花开别样红
2013年,海州区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城郊型现代农村、创业型现代农民”的发展定位,以统筹城乡为总揽,以致富农民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抓手,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7.87亿元,同比增加7.69%。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去年,海州区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榆河后续工程、县乡河道疏浚工程。新(改)建泵站28座,装机容量779千瓦,衬砌防渗渠道79.15千米,新建农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2394座,水泥路11.65千米,疏浚县乡河道25条,整治村庄河塘124条,全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2014年,该区将以“农田水利提升年”为载体,重点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前蔷薇河拓浚、水土保持、县乡河道疏浚等工程,预计总投资达8500万元,改(拆)建泵站13座,新建防渗渠64.19千米,新建渡槽、涵闸等水系建筑物1000余座,疏浚县乡河道20条97千米,争取启动前蔷薇河(泊阳河)治理工程,加固堤防12千米,拆建、加固大中沟封闭闸站。全区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供水能力440万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55万方。
目前,海州区已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达5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7个,总面积达20万亩,占耕地面积达90%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3.9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17.5%,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9.24万亩,其中“四沿”土地流转面积达2.02万亩。今年,该区以“一核、两带、三片区”为定位,重点打造泊阳河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5000亩。新增土地流转1.7万亩,其中“四沿”土地流转1.5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万亩。
2013年,海州区投入绿化造林资金620多万元,植树总量达145.0万株,完成造林面积6700亩,其中成片造林5230亩。涌现出板浦镇乡干河堤绿化、204国道北成片林绿化、宁海街道办事处河堤绿化、新坝镇孙庄大沟等绿化亮点工程。完善农田林网1.3万亩,四旁植树95万株,创建市级村庄绿化示范村5个。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5000亩,新植锦屏山生态林800亩。接下来,该区将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全力打造具有海州鲜明特色的城乡一体的林业绿化新格局。大力开展沿海防护林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成片林基地。全区新增绿化面积6400亩,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5个,新建或完善农田林网面积8000亩;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全面提升“四沿”区域绿化建设水平,完成“四沿”区域绿化面积700亩;突出抓好锦屏山和绿色通道等重点林地的抚育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全区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000亩,新增花卉苗木面积1300亩,完成锦屏山生态景观林建设220亩,完善锦屏山林改造400亩,突出重点抓好规模连片基地建设,着重打造宁海生态观光苗圃科技园2000亩规模连片示范基地,强力推进绿色生态海州建设。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海州区将继续发展完善农村市场,以水利建设提升活动年为载体,全面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泊阳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流水利设施;开展省农民致富培训和园艺科技入户工程,以农民致富、技能、职业培训为重点,提高农民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专业化生产能力,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开展农业专家和技术指导员与产业、农户结对共建活动,培训百名农技人员,培育千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万户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2014年,该区还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升农业园区档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00元,同比增长11 %;新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7个,新增农民入社户数3000户,新注册家庭农场10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平方公里;河道清淤16万方,新建涵洞11座;完成防护林工程3000亩;完成造林面积4300亩,其中成片造林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5万亩;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工程2处;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95%,秸秆还田全量面积达10万亩次,新增插秧机12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10万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