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全面推进现代渔业持续健康
来源:
时间:2014-02-26
点击数:
2月22日,兴化召开全市渔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泰州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和兴化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总结2013年渔业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14年渔业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现代渔业持续健康.
会议要求,2014年兴化渔业要以以三中全会精神统领渔业改革创新发展,协同推进,加快渔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渔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渔业改革发展环境条件,加快构建立体生态养殖体系,促进渔业发展和渔民增收。一是加快生态养殖转变,提升渔业健康水平。优化养殖结构,推广多种综合养殖模式,引导渔民主体市场运作,推进适度规模池塘标准化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推广微孔增氧、物联网、净水循环等装备,新改造渔池5万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万亩,创建省级“四个一批”示范基地,已建园区升级与新园区创建共同推进,推进养殖基地园区化、养殖园区设施化、养殖环境生态化,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程度,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型、都市观赏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精品化现代休闲渔业,建设现代渔业特色园区和省级渔业“菜篮子”基地,新增现代渔业精品示范园1个,新建3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引领渔业服务转型。构建以公益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龙头企业、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创新渔业科技人才培养和产学研一体化技术研发推广服务模式。引导节水、节能、清洁、减排型低碳生态养殖的示范应用,全面推行水产品生态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加快稻田养殖稳粮增收、蟹池多品种养殖增效、池塘循环净水养殖增产等技术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扩大“长江1号”河蟹、“太湖1号”青虾推广面积,推动省级以上良种场、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的水产品苗种育繁推一体化,提高水产良种化覆盖率。三是加快管控能力建设, 做好渔业质量文章。实施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 建立水产养殖智能物联网监控体系和市、乡(镇)、村(场)三级渔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形成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网络。推进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生动物疫情和养殖病害预警预报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乡镇全覆盖。
加大“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新认证2个以上无公害水产品,开展苗种、渔药、饲料等专项执法检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确保对不合格产品生产单位查处率100%,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加快市场主体培植,推动产业精细发展。鼓励和支持养殖水面向养殖专业大户、家庭渔场、渔业合作社、渔业企业经营主体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鼓励各类渔业组织开展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服务,推进渔业经营大户向企业化、现代化转变,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建设优质水产品加工及出口示范基地,推进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兴化渔业网站,完善和加强兴化河蟹价格指数发布,推进水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发展河蟹、青虾、小龙虾等大宗名优水产品的现代物流体系。五是加强渔政执法监管,彰显渔业生态文明。联合公安、海事、工商等执法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严厉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电、毒、炸”、 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渔业水域环境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捕捞秩序,保持打击非法捕鱼行动常态化。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着力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力度,规范增殖放流管理行为。六是贯彻强渔惠渔政策,促进渔区民生改善。完善全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全面完成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换证核证发证工作,逐步建立基本水域养殖保护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渔船管理系统数据,完成渔船二代电子标签安装,规范和完善渔业油价补贴。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渔业投入,围绕财政资金重点扶持方向,严格执行兴化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渔业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完善渔业灾害和环境事件预报减灾体系,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推进渔业商业保险,稳步扩大渔业保险覆盖面。
各乡镇水产站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