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农村工作积极推行“一讲三谈”工作机制
为深入推进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三问”工作成效,2014年,武进区监察局农村工作一室将紧紧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行“一讲三谈”工作机制,即:通过“廉政道德讲堂”和廉政“约谈、访谈、座谈”等形式和载体,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长效以及廉政谈话机制,精心打造廉政勤政服务“套餐”,做到“定时器” 常调、“紧箍咒”常念、“预防针”常打、“警示钟”常敲,为基层镇村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建立和完善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农村工作室职能优势,针对基层党员干部个体及工作岗位的差异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等新形势新特点,积极开办“菜单式”廉政道德宣讲活动。一是统筹兼顾定主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讲课主题、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义,“量身”制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廉课菜单,供各单位自主选择,确保宣讲内容能够真正触动思想、感化灵魂、引起共鸣,增强廉政道德讲堂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二是内选外请强师资。加强与工作二室、三室的协作配合,建立和完善“上下协作、左右互动、资源共享、工作共推”的良性工作格局,通过用好“现有师资”、开发“潜在师资”、引进“客座师资”等方式,整合力量,组建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业务精的宣讲队伍,并围绕宣讲主题内容,根据各自特长有侧重地组织备课及集中试讲评课,精心做好宣讲准备工作。三是上下联动强实效。充分发挥各镇纪委的主体作用,有效利用“廉政道德讲堂”这一平台,以及大众化的授课主体、发散性的思维课题、灵活化的教育形式等特点,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宣讲活动,通过风险教育、情景教育、提醒教育等多种手段,突出教育的互动性,问题大家摆,道理大家谈,是非大家辨,答案大家找,让基层党员干部在看、听、讲、悟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实现教育的入脑入心,确保新形势下廉政道德讲堂有成效、有创新、有特色。
2、建立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廉政谈话机制。根据各基层单位、部门和个人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关口前移、主动监督,灵活采取“个别约谈、上门访谈、集中座谈”等方式,积极开展日常廉政、任职廉政、警示廉政、诫勉廉政等谈话活动。一是突出廉洁施政,对重要部门、重点岗位的负责人,通过日常廉政谈话教育,保持廉洁自律和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顺利推进、廉洁实施;二是突出岗前预防,对新任、提任或转岗的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任前廉政约谈,重申履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其在新的岗位上积极勤政廉政;三是突出防范整改,对在案件检查、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以及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集中座谈,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督促相关单位或部门进一步举一反三,加强规范,堵住漏洞,完善制度;四是突出提醒警示,对党员干部个人或分管单位(部门)在廉政勤政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警示廉政约谈。指出不良倾向造成的危害和后果,达到提醒和警示的效果;五是突出诫勉整改,根据群众信访举报、执法监察、效能监察、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等发现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问题,尚不够纪律处分的,进行诫勉廉政约谈;六是突出疏导沟通,对受到党政纪处分后党员干部进行回访廉政约谈,及时了解约谈对象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整改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和政策解释工作,促使其放下包袱,振作精神,改正错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建立“一线联系”制度。建立专人联系乡镇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走访,广泛收集和听取基层群众对关键岗位人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查找突出问题。通过下访调研、信件核查、一线推进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为廉政道德讲堂及廉政约谈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二是实行廉政谈话登记制度。做好廉政谈话记录,由被约谈对象核实谈话记录并签名确认,或就约谈的内容形成书面说明材料。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好相关台账资料。三是建立跟踪问责制度。对谈话对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督促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明确目标和完成时限,形成督办意见,并进行逐个督办,强化落实效果。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