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设施农业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徐州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大批农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水果走上了致富路,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新鲜的蔬菜瓜果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徐州市区乃至全国各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全市设施农业 总面积182.6万亩
2013年,徐州市设施农业重点发展丘陵高亢山区、黄河故道沿线、农业园区,打造了一大批设施农业新亮点,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性标志。
去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12.3万亩,总面积达182.6万亩,占耕地比重19.5%,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总面积、占耕地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省8个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市)、区,我市就占4个。全市20个5000亩至10000亩设施农业基地全部建成投产,10个万亩连片永久性菜篮子基地全面启动建设,其中铜山区三堡镇、新沂市瓦窑镇、沛县沛城镇3个万亩基地率先通过省级验收。
“设施农业上山” 加快提档升级
徐州积极拓展设施农业发展区域,2013年全市丘陵高亢地区设施农业面积达9.3万亩,耕地占比12.9%。邳州、铜山、贾汪等地涌现了一批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展现代设施基地的新模式,探索出了贫困丘陵山区破解“靠天吃饭”难题、促进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贾汪区汴塘镇南许阳村、邳州市燕子埠镇鹿寨村、铜山区柳泉镇柳泉村等地,通过发展设施蔬菜瓜果,在短时间内摘掉“穷帽子”,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去年全市新增设施中钢架大棚及日光温室占比达到85%,比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邳州市车夫山等西北部4个镇采取统一土地流转、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苗、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模式,推进万亩日光温室集中建设。
科技兴农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多年实践,我市总结出比较适合徐州设施生产的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技术,包括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温度调节技术以及设施装备;另一类是生产模式,有设施一年三茬栽培、日光温室茄果类作物周年栽培、春提早秋延迟作物夏季换茬轮作栽培、中小棚稻菜水旱轮作栽培、菜菌花设施轮作栽培等五种,产量稳定、效益较高,也比较符合群众意愿,大大提高了农民转化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一批设施农业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脱颖而出,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格局。
随着规模集中、产业集聚,设施新品种、新规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设施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沛县胡寨镇草庙村“茄子—大白菜”种植模式,亩产总量达20800斤;邳州市岔河镇桥北村日光温室黄瓜亩均净效益3.4万元;铜山区黄集镇钢架大棚芹菜亩净效益1.2万元。
据测算,2013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总产值实现318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重达64%,为农民增收人均贡献2573元。同时,高效设施农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促进了农民工资性增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