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三星镇大石村:“心”“薪”相印 八成外来人员留村共度祥和年

来源: 时间:2021-02-02 点击数:

“老苏,年货准备得如何啦?过年有什么不习惯的,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村里说啊!”“你看,腌鱼腌肉,都准备啦!”1月31日,江苏南通海门区三星镇大石村党总支书记薛春和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顾陈飞利用周末时间,走家入户看望留在村里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并给他们中的中老年人送去袜子、洗衣粉等慰问品。来自安徽泗县的苏学乔夫妇正在租住的屋外晾晒腌鱼腌肉,看到村里有人来关心他们,夫妻俩满脸都是笑容。

 

大石村距离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仅几公里,毗邻家纺市场的天然地理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此开办家纺小作坊、打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内,该村共有外来人员约3000人,且大部分来自贵州、河南等地。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大石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的同时,积极劝导外来务工人员留在海门过年,减少人员流动。目前,已有80%的人准备留下来。

“对于外来务工者而言,一年到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归家团圆,今年因为疫情,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留村过年,特别让我们感动、敬佩。”薛春说。为了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异乡也能过上一个暖心年,大石村特意准备了一系列“惠民大礼包”,确保他们在这里待得住、过得好。

 

村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有30多户是举家过来的,其中不乏一些中老年人,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村里为他们准备了袜子、洗衣粉等慰问品,目前正在逐个发放中;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村里邀请退休教师徐思德和非遗继承人陈宝龙,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免费教他们练字、下棋、画画、葫芦雕刻等,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目前共有约70名孩子报名,相关课程也正在编排中,预计2月4日正式开课;此外,村里正在筹划年前和过年期间的“送戏下乡”“年货赶集”“拔河比赛”等系列文化娱乐活动,还准备了免费的电影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过年生活。“我们还有一个‘村民互助朋友圈’微信群,近期已把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全部拉进了群,过年要是遇到什么难事,能让他们相互帮助,或者及时通知我们,第一时间解决。”大石村党总支书记薛春说道。

苏学乔夫妇带着孙子来大石村已经5年了,苏学乔本人在附近的家纺公司打工,妻子在村里租房从事枕套加工。积极响应抗疫号召,今年苏学乔夫妇决定留在海门过年,还将家乡的过年习俗“搬”到了这里。“去年我们很早回去,到三四月份才过来,今年留在这里过年也挺好,村里还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苏学乔说,老家过年有腌鱼腌肉的习俗,今年虽然回不去了,但这些年货也都准备好了。对于第一次异乡过年,他们还有点“小期待”。

 

今年33岁的陆义虎来自贵州,6年前,和妻子来到大石村租房从事家纺四件套加工,日子越过越好。前两年太忙过年没回去,原计划今年回去看看父母,但是由于疫情,选择留在了海门。对于远在家乡的父母,陆义虎说:“孝敬他们的钱已经寄了,过年再视频问个好,爸妈都理解。”

为了鼓励外地员工留在海门过节,三星镇政府在海门区政府相关补贴的基础上,还给予附加专项补贴:凡在春节期间(2月11日至2月17日),企业外地员工留在三星镇过节的,按每人25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省外员工每人补贴500元;凡户籍所在地为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11日江苏省疾控中心通报的全国各县区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员工,每人补贴1000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