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四轮驱动”确保丘陵山区快速发展
近年来,赣榆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为方向,坚持整体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通过加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广应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樱桃、茶叶、黄桃、矮化板栗等一批高效特色农业基地在山区崛起,规模不断扩大,富民效应日益凸现,引领全县高效特色规模农业快速发展。其做法是:
坚持规划引导确保有序开发。在项目编制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科学确定发展重点,按照“立足资源、突出重点、放大特色”的思路,以规划为先导、高效为目标、项目为抓手,针对丘陵山区资源的特点,根据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指南的有关规定,在扬州大学的技术指导下,该县及时修订了《赣榆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为丘陵山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一些山东、徐州客商看好项目区的山水资源和规划实际情况,租用土地发展经济林果等产业,实现了丘陵山区科学开发、有序开发。
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开发合力。该县高度重视丘陵山区项目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赣榆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把丘陵山区开发作为我县西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规模高效农业的富民工程来抓。在年初乡镇经济目标任务分解时,把丘陵山区开发任务列入各镇的目标考核责任书,作为经济建设的硬性指标来考核,有效增加了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制度、项目督办制度等相关制度,形成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丘陵山区开发新局面,有力地保证了山区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抓好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按照“强化运行、规范管理、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全县丘陵山区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一是推行项目设计委托制。针对过去项目规划设计不科学、实施过程时有调整的现实问题,该县还聘请了扬州大学水利学院会同县水利部门项目联合设计,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内容,科学选用工程类型,准确编制项目工程概算,提高了项目前期工作水平,以确保项目区建设能够具有较好的整体形象。二是强化项目公示制。按照项目立项、建设和竣工三个阶段,在项目区镇村的显著位置,采用公示栏、公示牌等形式公布项目建设主体、开发范围、建设内容、投资情况,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并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格项目招投标制。项目中凡是涉及财政资金的建设内容,如项目土建工程、物质、种苗等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确保了项目建设“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完善项目工程监理制。根据丘陵山区开发项目的特点,在总结以往监理经验的基础上,该县创新项目工程监理机制,推行了由专业监理、业主代表和项目区农民代表“三位一体”的监理网络,有效地提高了丘陵山区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了投资效益。五是坚持县级财政报账制。在对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基础上,坚持做到项目资金拨付与项目计划相衔接,推行了由监理把关签字的拨款制度,根据项目工程进度直接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保障了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坚持效益优先,发展规模农业。该县始终坚持“特色、档次、效益”方针,走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开发之路,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促进丘陵山区整体开发水平的提高。一是围绕效益优选项目。该县丘陵山区开发始终坚持“效益开发、规模开发”主线,建立重点扶持产业项目库,根据年度选项要求,对入库的项目进行认真考察论证,优选后上报,提高了项目质量。如在拟定扶持发展大樱桃基地项目时,对项目建成前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开发前平均农作物亩收入仅为300元左右,开发后由于引水上山,水利配套完善,亩收入大幅度提高,进入盛果期大樱桃亩产80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算,亩收入可达1.6万元,其效益是开发前的53倍。二是加快高效农业基地的扩张。通过丘陵山区开发把原有产业做大做强,如在确定发展大樱桃和茶叶基地项目时,就是根据当地大樱桃、茶叶资源基础和市场空间,连续三年对厉庄大樱桃、连续两年对班庄茶叶产业进行集中扶持,已形成连片万亩大樱桃、5000亩茶叶新园区,加快高效农业基地的扩张。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