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厂”春意浓 ——戴南镇创新以工补农城乡统筹新模式

来源: 时间:2014-03-12 点击数:

    2月25日,乍暖还寒。位于戴南镇董北村的“江苏省石斛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内春意盎然。生长在300亩钢架大棚里“中国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宛如条条绿色的地毯;宽敞明亮的玻璃车间内,50多位身穿白大褂的姑娘、小伙子一字排开,把一棵棵细嫩的铁皮石斛种苗小心翼翼地装进消过毒的小瓶里,经过特制的消毒灯将瓶口封好……
    这里是园区铁皮石斛阳光生态无菌育苗组培中心,总面积6000平方米,在国内规模最大。只要有太阳就不需要开启空调,全部用光能照明、取暖。特聘台湾嘉义农业大学李振荣教授负责技术指导。该园区于去年4月由董北村经济合作社跨村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投资1.2亿元,目前大棚里的石斛苗已全部订出。园内还有灵芝、鳄鱼、彩色蔬菜、药草等,集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今年将扩大到1000亩。
    至去年底,戴南镇已流转农田3.6万亩实行规模种植,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6家,家庭农场66家。今年,该镇将新成立各类合作组织50家、家庭农场35家,新流转农田5000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
    惠农资金助农业转型
    以“中国不锈钢名镇”闻名全国的戴南镇云集了1200多家企业,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1亿元,同比增长1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8元,同比增长14.3%。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方面,部分农民“捆绑”在有限的耕地上,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一方面农村出现了“年轻人不会种田,老年人种不动田”的现象。
    市委常委、镇党委书记马元连认为:“必须学人之长,创己之新,参考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结合戴南的实际,把这一问题放到贯彻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以工补农城乡统筹模式这个大背景中去解决。”镇党委政府经调研后决策:鼓励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致富农民和和农业转型升级的双赢。2011年底,他们出台文件规定,凡连片种植300亩以上的农场或专业合作社,每亩补贴350元;同时,土地流转的村每亩补贴100元。此外,农业合作社买农机、建机库或储粮仓等均享受相应补贴。去年,全镇共发放农业财政奖补资金近千万元。
    以工补农的新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经济能人投资兴办现代高效农业基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40多岁的周巧根是戴南镇冯田村的能人,以前在上海等地做建材生意,每年可进账几十万元。2011年戴南推广土地流转后,精明的他看准了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回村流转1200多亩土地,购置了插秧机、烘干机及一批辅助设备,办起发根农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的水稻亩产达到1250斤,因为有全自动烘干机等先进设备,稻谷质量达到了国家储备粮标准,“因此价格也上去了,每斤卖出了1.41元的好价钱,比市场均价高出约6分钱。”为了回报合作社的员工,合作社发放年终奖金,有4位农民领取了10000元的奖金。
    规模种植的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管家村的农民范春龙去年流转出土地4.6亩给合作社,拿到租金4600元。同时,他进入合作社工作,除10000元年终奖,还领取了20000元工资;老伴农忙时到合作社帮忙打药、施肥,全年也拿到了4000元左右的工资。而原先他们自己种植4.6亩土地总收入不足4000元。
    催生金融新品“融资宝”
    以工补农的新政策催生了一个新型金融产品。兴化农商行策应戴南镇的新经验,捷足先登成立了泰州市首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面向农业、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兴化农商行针对戴南土地流转,推出了“农田流转融资宝”新型金融产品。
    新成立的兴化市宏润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18万元,目前已为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兴化农商行戴南小微企业专营支行贷款5000万元提供了担保,信贷资金有效需求满足率达到100%。担保公司董事长王军坦言,他们之所以“有胆量”为合作社担保,是因为有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为后盾。镇财政土地流转每亩450元奖补资金,全部存入戴南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实行封闭运行,每年分别存入、发放一次。这笔资金实际上成为政府对担保公司的担保的保证金。镇党委副书记、农村工作局局长周红旗称之为“反担保”。戴南小微企业专管支行行长王俊之说:“政府、合作社、担保公司、银行四位一体,形成了服务现代农业的网络。合作社资本主要投向粮食种植业,禁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农机服务合作社应运而生
    2月25日,常发专业农机服务合作社。眼前的景象彰显着戴南人的气魄:2600多平方米的巨大机库,由粗壮的钢结构高高支撑;60多台锃亮的收割机、32台大功率拖拉机气势十足,不少拖拉机轮子比人还高;在1000多平方米的烘干房内,12台崭新的烘干机比肩站成长长一列。合作社理事长王友泉说,今年又订购了32台插秧机和12台烘干机,总资产达1200多万元,由6名股东联手投资。
    戴南镇党委政府以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该镇充分宣传发动、鼓励引导,选拔有实力的业主参与合作社运作。同时,明确优惠政策,规定合作社所购农机可享受购机款10%的奖励,给予合作社土地使用上的相关便利。
    去年9月,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完成13000余亩水稻收割和14000多亩小麦播种的机械化作业。当地不少粮食合作社以往依靠外来农机收割,现在由本村农机合作社提供服务,每亩收费便宜了15元左右。一个流转1500亩土地的粮食合作社,一季收割费便可省下2万多元。此外,农机合作社给农民带来了增收机会,目前63位机手全是当地村民,农忙时节一天挣个300来块不成问题。
    常发专业农机服务合作社是目前泰州市规模最大的提供耕作、播种、栽插、植保、收割、烘干、仓储等一条龙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又降低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成本,还进一步“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