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沂市"三增三强"工程突围农村集体经济困境

来源: 时间:2014-03-21 点击数: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分析认为,在广大苏北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空白村”“空壳村”仍普遍存在。薄弱的苏北村级集体经济,既是苏北发展的现实短板,也是苏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新沂市实施“三增三强”工程,振兴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与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三增三强”振兴村级集体经济
    新沂位居江苏和山东两省交界,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节点城市,面积1616平方公里,人口104万,其中农村人口77万。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70元,同比增长11.8%,在全省居偏下位置。
    2013年,新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三增三强”工程,以“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基础设施强、服务阵地强、民主管理强”为工作目标,改变原有帮扶机制,鼓励各村用市场杠杆,整合配置各类资金资源(包括扶贫、开发、自筹及捐赠等),采取盘活存量资产、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合作经济、组建实业公司、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2013年,该市确定了20个薄弱村,作为集体经济建设试点村,率先探索、突破。
    新沂市建立了“三增三强”工程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十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十强村),分别奖励村集体10万元;对有效运营的标准化厂房,经验收合格一次性享受市财政10万元的补助资金;对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第二层按照120元/平米的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层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140元,增加容积率部分,免缴土地出让金;对村企合作发展农业项目的,市财政优先安排资金给予扶持。
    税费优惠。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物业出租的房产税、营业税等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实行全额奖返。对村集体物业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涉及到的相关费用,属于本级收取的行政性规费实行全额奖返,涉及到服务性收费的按成本收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业务给予费用减免。
    用地支持。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增加的有效土地,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凡划归市级使用的,由市财政从给各镇的补助中每亩安排1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征收、征用村集体土地,按不低于实际征收、征用面积的10%给村安排发展留用地,村级留用地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具备开发条件的村,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前提下,也可自行开发建设,实行村际联合开发。
    信贷支持。充分发挥新天地公司作为市级层面投融资公司的作用,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兴办企业和建设物业等提供支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项目给予信贷支持,信贷利率和贷款期限按照生产经营周期放宽到最大限度。继续深化“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允许村集体将其直接经营管理的土地、山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确权后由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支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质押贷款试点。
    化债减压。通过清查统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等方式,对村级负债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将一些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造成的负债,逐步由省、市政策性化解。对单位和非本村农户拖欠村集体的款项,区分不同对象性质,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清收。除政策法规明确应由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市各部门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等工作内容交给村级组织的,均须市委、市政府批准,切实减轻村干部的工作量。
    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红利
    新沂市瓦窑镇街集村,利用邻近镇区的优势,筹集资金30万元,成立吉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每年创收10万元;成立顺意保洁有限公司,每年创收70万元。
    在北沟镇田吴村,村里修建了5万平方米超市、宾馆、酒店等集体产业,建成后对外出租或自主经营。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其中村集体筹资1000万元,村民自愿入股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年新增集体收入150万元以上,入股群众按年发放红利。村委会自筹资金成立田吴村物业管理分公司,每年可增加集体年收入近10万元。
    2013年新沂市不仅仅解决了20个薄弱试点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而且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振兴集体经济的信心指数。
    试点村集体资产显著增加。各村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组建农村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等途径,有效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目前标准化厂房建设超2.8万m2,门面房建设超2600m2,成立并运营专业合作社10家,物业公司4家,商贸公司3家,初步实现了“集体增资产”的目标。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三增三强”工程实施以来,各村立足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主导产业,精心规划富民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如合沟镇后朱村积极发展银杏产业,时集镇明甫村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阿湖镇练马村着力建设草莓基地等,逐步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设施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各村利用集体资金大力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资源向村级延伸,20个试点村共铺设道路70公里,整治河道6000米,修建桥梁30座,建设垃圾站、垃圾池198座(个),完成绿化面积1.7万m2,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振兴村集体经济亟待“再创新”
    新沂市“三增三强”工程初战告捷,然而赵立群书记在深入调研后认为,振兴村集体经济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缺乏活力,人才匮乏。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经营管理,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寻找出路,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有些村干部思想上有顾虑,怕引进了产业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和群众的接收,怕搞砸了受人埋怨。此外,在一些村干部中还普遍存在抱摊守业的思想,认为只要把镇里安排的常规工作干好了,任务完成了,就是尽到责任了,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当作大事来抓。此外,人才引进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农村施展才能。
    二是资源依赖明显。从区位看,一些城郊村、主干公路沿线的村,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比较高,而一些地处偏僻又无资源优势的村,仅靠乡镇政府每年拨付的办公费维持运转,属典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没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从而导致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部分村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村社区没有发掘出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和省、市两级政府,通过整村扶贫、国土整理等项目建设,对村级公路及便民路投入较大,但是这些基础设施与村社发展及群众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对发展集体经济形成“瓶颈”制约。部分地区具有旅游文化资源,但是村级组织要开发旅游资源,资金和文化支撑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
    四是集体经济管理不完善。有的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对大笔资金开支和大额资产处理上往往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人说了算,有的只召开村委会研究决定,群众极少参与;一些投资无法收回时,群众找村干部理论甚至上访;有的村发展公益事业或修建办公阵地不能量力而行,而是举债办事,给村集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的村虽然集体积累相对较好,但没有把现有积累管好用活,使之实现最大效益。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城郊村由于开发征用土地时或出租房屋,集体有了大量的现金积累,但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运营,使资金闲置,无法实现增值。
    五是村级招商引资难。由于多数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招商引资吸引力小,近几年村级引进的项目规模小,发展前景不大,而且农村劳动力外流,部分群众不理解,缺乏协作精神,导致引进的项目难开展,招商引资在村级难有突破性进展。
    虽然振兴村集体经济仍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锁定问题找方法”,坚持不懈地把“三增三强”工程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村集体经济就一定能在突围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目前,新沂市已经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入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制定积极稳妥的工作计划,预计到2015年底,新沂将全面“消灭”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