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加强河湖管理 建设水生态文明
淮安是全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目前正在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近年来,该市以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河清湖晏、淮水安澜、生态水城、美丽淮安”的美好愿景。
科学编制水系规划。科学编制水系规划和河湖整治方案,保证适宜水面率和透水面积,城市绿地和绿岛高程尽量低于周边地面,以利雨水汇集下渗;在有条件地区规划新建人工河道、湖泊等,提升城镇品位。涉水规划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条件和水文化特色,处理好防洪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统筹考虑涉水事务。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设计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注重河湖水系沟通、水陆和谐,优先采用生态建材和措施,充分考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中,树立环保理念,文明施工,做好现场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工程建设中,注重维护水的自然循环,尽量保持河湖岸坡的自然状况,优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工程管理中,在保证防洪、供水、除涝功能的同时,注重维护河湖生态水位,保证生态流量。
规范河湖水域管理。从严控制河湖水域占用,确需使用水域的,按照“占补平衡”原则,编制水域等效替代方案,建设等效替代水域工程。切实加强洪泽湖、白马湖等湖泊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与保护的“河长制”,落实管理机构、职责和经费,开展河道疏浚和沟塘整治,积极推行河道保洁社会化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河湖岸线开发利用统筹考虑水生态、水景观要求,留出一定范围的生态隔离带,建设生态廊道。
开展河湖健康评估。以河流生态状况为主线,从河湖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技术体系,开展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河湖健康评价,构建基于河湖健康保障的河湖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河湖评价和管理。建立动态监测和评价考核机制,组织开展重点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河湖健康状况。通过严格水功能区管理,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河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河湖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在发展中填河造地、围河(湖)造地、明河改暗河等现象比较突出,城市河道、湖泊被侵占或掩埋,导致涝水调蓄能力不足和排泄出路不畅。对河湖的盲目填占围垦,不仅破坏了河湖的生态系统,而且削弱了河湖行蓄洪能力和功能。淮安市加大对非法侵占水域、采砂取土及取水排污等破坏河湖生态健康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河湖公益性功能不衰减、水域面积不减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