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云县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线,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3.1万亩,总投资4600万元,项目涉及9个村委,主要建设完成开挖排水沟50公里,开挖衬砌渠道63.4公里,新建桥、闸621座,修筑田间道路31.8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提升了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县专门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申报、建设的每一个过程都一一过问,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实行竞争立项、择优选项,坚持水土资源条件好、经济条件好、村级班子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三个好、一个高”标准。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摸底,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充分了解项目区现有农田的土壤、规模和地块分布等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项目区乡村干部群众意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规划初步确定后,再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规划论证,并将规划初步方案进行公示,向项目区干群征求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后最终确定规划。
统筹农开、水利、国土等相关涉农资金,加强部门与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机制和态势;构建“开发一个项目区,打造一个农业示范园,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的“一区一园一品”开发新模式,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平台,激活现代生产要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使芦蒿、紫苏、蓝莓、灵芝等一大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农开、财政部门在全省农开系统内首家宣布退出招投标评委角色,负责招投标工作的评委全部在专家库随机抽选,开标时,邀请县纪委、市财政局、市开发局全程参与监督;创立了项目工程“六级监督”模式,强化了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提升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了项目安全、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探索工程管护机制,让项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大户成为看护主体,对高标准农田工程进行后期看护,实现项目受益主体和工程管护责任的有机统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