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三导三化”推进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

来源: 时间:2014-04-03 点击数:

    为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灌南县农委联合县工商局以实现“非法农资不上市、假劣农资不下田、农民利益不受损”为目标,集中力量落实“三导三化”举措,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
    三导:一是业务辅导,提高监管者履职意识。针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多而杂的特点,组织系统内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特别强化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业务辅导,提高干部执法意识和履职意识,切实提高执法的权威性。二是宣传引导,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在车站、闹市及经营门市等地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资料、公布消费案例、展示种子、化肥、农药等真伪商品实物。同时以宣传新《消法》为契机,组织工商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指导农民索取票证,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三是行政指导,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通过行政约谈、上门走访、市场巡查等方式,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索票索证和进销货台账制度和不合格农资商品主动退市与召回制度,在互联网上公布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示范性和典型性的农资放心店,引导经营者强化自律、诚信经营、规范管理。
    三化:一是促进农资市场主体准入规范化。在登记注册大厅,公开各项登记事项及有关政策信息,方便公众查阅,认真指导农资经营申请人规范填写各类申请表格,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做到对全县农资经营户主体资格底数清,情况明,对证照过期的,要求其及时办理重新登记;对超范围经营的,引导其进行变更登记;对无照经营和不具备经营许可条件的农资经营者,坚决取缔。二是推进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资经营主体信息和农资商品信息,打造农资监管信息平台,根据对农资商品定向和不定向抽检结果,把检测不合格商品及时无误输入系统,形成涉农案件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信息共享,以实现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化。三是引领农资市场监管联动常态化。一方面强化对基层的指导帮扶力度,实行县局、基层分局、专业办案队伍三方联动,层层互动、全线出击,合力监管农资市场。另一方面主动与质监、农业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违法行为查办情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新闻舆论单位的支持,为农资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