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堆沟港镇创新模式建设新型农村
近年来,堆沟港镇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地由农业镇转变为工业强镇,目前该镇建有化工园区、物流园区、船舶园区、钢铁园区,几百家企业进驻,许多当地群众逐渐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收入显著增加。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对居住的环境、生活配套设施要求是越来越高。面对住房这一关涉民生的大问题,堆沟港镇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举措,对全镇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促进该镇住房有序、规范发展。
二号桥是新农村城乡统筹示范点,位于堆沟港镇境内新港大道北侧的一个自然村落,原有村庄自然散落,农户宅基地、自留地占地面积较大,交通不便,私搭乱建较突出,环境卫生较差,社区配套功能不齐。今年年初,该镇党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缩庄整地,居住相对集中的号召,启动二号桥集中居住示范点建设。
该镇镇长任红剑告诉记者,二号桥小区集中居住,实行“三步走”推进模式,第一步,即初期由政府投入部分资金,把二号桥原有十几户居民房屋拆掉,腾出土地,然后统一进行规划,按照集中居住统一模式,由村委会找建筑商统一建设,一期将建设50套,把这十几户居民先进行安置,剩下的房子吸引周边有住房需求的来购置,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原来房子拆掉后,给予土地复垦费用。在二号桥小区打造中,将建设公园、篮球场、幼儿园、商业街、建材市场等齐全的配套设施,环境将非常优美,房屋质量也将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完成。目前房屋已建设6幢,即将封顶,广场也正在进行绿化。第二步是建设小高层,进一步吸引周边村民和产业工人到这里居住。第三步,对二号桥小区边上老旧房屋,能不拆就不拆,能改造的就改造,使之房屋风格与二号桥小区房屋风格一致,改善居住环境,积极打造二号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该镇党委书记周庆伟告诉记者,“具体来说,这种集中居住的优点有很多,一是可以节约耕地,提高集约化用地水平和整合土地资源,便于土地整治和农田规模化、机械化耕作;二是节省投资,能够用少量资金改造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设施,投资不到分散居户的一半,公共服务的发展也十分便捷;三是便于管理,有利于开展社会综合管理、公共卫生、农资超市等便捷服务,生态环境优化,也极大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据了解,目前,该镇除去二号桥模式外,还有八队新村统筹统建模式。在该镇因建设园区有不少群众失去土地,转而到企业上班,身份已由农民过渡到工人。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该镇在八队建设新村,采取集中多层居住,建设大规模小区。对三队小区、六队小区等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做好插排插建,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做大小区规模。
万培育家住该镇八队村八组,他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家里5口人,在失去土地后,一开始很担心没有土地种,靠什么收入?怎么养活一家人?心情很复杂、难受。后来,在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来到亚邦染料公司上班,做电工,月工资4500元,一家一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原来在家种地一年收入仅2万余元,现在收入高多了,而且即将搬入集中居住小区,不但环境非常好,配套设施也非常齐全,我很高兴,我们农民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啊!”据了解,目前,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像万培育这样,原来是农民,现在在企业上班,工资平均达到3500元,他们也都过上了城里的生活。
六队小区始建于2008年3月份,功能主要用于东方船业拆迁户安置,占地面积约210余亩,共有350余户拆迁户入住,其中插排插户22户。据了解,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小区已完成“三通一平”任务,共铺设户前路5.5公里,新建垃圾池36个,安装路灯50盏,墙壁粉刷50000平方,栽植绿化树木1500余棵,新建村部、十米路、六七路绿化带三条,利用取土塘栽植浅水藕8亩,既净化水质又美化环境。该村胡为展老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我82岁呢,一辈子都住在这个村子里,没想到晚年还住上了二层小楼,这里生活环境是非常优美,感谢党和政府啊,让我们居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