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新方向--股田合作社
连日来,陶庄镇润泰粮食生产合作社正对该镇三合庄村农户入股的1200亩承包田实施方整化整理。原先一家一户的田块不规则,整理后既便于机械化作业,还腾出了50多亩田埂面积。
几年前,陶庄镇农技站牵头组建绿蛙植保合作社,并提供农田全程托管服务。三合庄村的农田大部分接受全程托管,农民不管不问,坐收两熟,亩净收益1300元左右。“在一家一户传统稻麦两熟种植条件下,这样的收入显然不低,但收益若想再往上增,就很难了。”润泰粮食生产合作社负责人、陶庄农技站站长许开泰介绍。托管模式有两个局限:其一,托管不改变农户“一亩三分地”的格局,规模化种植受到限制;其二,托管只能包产量,有机稻米等高效益种植无法实施,不能充分挖掘增收潜力。
目前,绝大多数种植业合作社是将农民土地集中流转过来,农民只有土地租金,生产收益与其无关,这种模式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
“承包田以股份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统一开发、高效经营,既便于机械化作业,又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同时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许开泰说,去年秋后,他决定在绿蛙植保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农田股份合作社,并在征求当地农民意见时得到积极响应。
组建股田合作社的方案一出来,几天时间,三合庄村260户村民的1200亩承包田全部入股加入了合作社。
根据合作社组建方案,一亩承包田为一股,每股股金为1200元,该村农民持股1200股、总股金144万元。镇农技站、供销社共同注入现金24万元、折算200股,作为生产引导资金。以土地入股的村民每年可以获得每亩1200元的保底红利,合作社还将拿出经营利润的60%分红,40%的经营利润用于合作社滚动发展。合作社还成立监事会,参与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一切事务完全向股民公开。
为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合作社拟定了种植布局:明年,合作社将在1250亩(含平整田埂溢出的50亩)农田中,辟出300亩种植有机稻米、500亩繁育良种。目前,合作社正在注册商标,并建立销售网站。
相对于发展初期以产业成立的合作社,土地价值经过评估入股的合作社应是今后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