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武进发力新目标
10年间,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区、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一系列荣誉花落武进。站上新的起点,“生态武进”如何前行?答案是:“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武进区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又将如何更进一步?
1、不让污水处理厂成“摆设”
2009年,武进区15家镇污水处理厂被逐步收购,与城区、武南污水处理厂一起“打包”,组成武进污水处理委托运营项目,推向市场。至2013年底,该区共建成及运行污水处理厂16座,处理规模28.4万吨/日。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厂13座、工业污水处理厂3座,规模5.8万吨/日。然而,由于运行效率低下,污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致使众多镇耗资数千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沦为“昂贵的摆设”。数据显示,2013年,全区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7522万吨,平均运行负荷率72.6%;尾水回用量1647.4万吨,回用率仅21.9%。以横山桥污水处理厂为例,7年前,以BOT形式投运的该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5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9万人。2011年6月,污水厂由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临时接管,运行至今。但是,近年来,横山桥污水处理厂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工艺存在先天不足,导致无法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水量负荷率更是低于50%。改造迫在眉睫。“下阶段,我区将对横山桥污水厂进行改造,新建2.5万吨/日的曝气沉砂池、1万吨/日的生化池、1.5万吨/日的二沉池,并对厂内的绿化进行改造提升,使其能真正发挥效益。”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由穿雨鞋到穿皮鞋的转变
“原来我们都要穿着雨鞋才能踏进车间,现在穿皮鞋都没问题了。”常州市洪庄电镀有限公司负责人笑着说。记者看到,整齐干净的路面,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全自动的生产线,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电镀企业能这样干净。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成立于1984年的洪庄电镀,主要从事电镀加工。厂房、设备陈旧,生产车间拥挤,生产现场混乱,曾一度使公司列入区内电镀行业的“黑名单”。2012年底,公司启动环保整治提升,生产车间缩减为19个,淘汰了84条手工线,新上马25条全自动流水线,缩减员工400多人,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及水电气等能源成本。此外,公司环境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于600平方米的车间,做到了干湿分离,物品分类堆放,实现了由穿雨鞋工作到穿皮鞋工作的转变。据了解,武进区共有涉及电镀工序的企业48家,主要为电子、机械等行业提供电镀配套加工。在2009年电镀行业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武进区对48家电镀企业再次实施全面整治提升。截至目前,40家电镀企业已完成整治,5家停产整治,2家待拆迁,1家关闭。
3、27个项目做足“生态绿城”文章
走进遥观宋剑湖湿地保护区的得园公园,湖水碧绿、垂柳摇曳,春日气息扑面而来。这得益于遥观镇近年来累计投入5亿元资金,加强对宋剑湖湿地的保护,使宋剑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了解,宋剑湖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是我区“生态绿城”建设项目中的一项。今年,我区将以“增核、扩绿、连网”为主要内容,开展6大类27个项目的建设。其中,生态源保护与建设工程4个、郊野公园建设工程2个、城镇公园绿地建设工程2个、生态细胞创建工程5个、生态廊道建设工程4个、生态绿道建设工程10个。目前,2个项目已基本完工,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11个项目处于方案编制及前期准备阶段。“生态也是竞争力”,随着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景连着景、绿拥着绿的“生态绿城”将魅力彰显,生态大气的“大美武进”将更加绚丽多姿。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