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葡萄和苗木成为灌南县农业结构调整新亮点

来源: 时间:2014-05-05 点击数:

    眼下,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期,在新建的李集乡六塘村武建葡萄种植园内,栽种不久的葡萄苗一望无际,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下微微晃动,弥漫着勃勃生机,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完善着整个种植园的各种设施,整个种植园内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灌南县围绕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种植项目,让农民在地里刨金。县农业部门经过仔细认真调研、反复研究,一致认为,我县葡萄生产优势比较多,只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和栽培方式,实行科学管理,发展葡萄生产前景广阔。从2012年至今,我县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其中,葡萄产业发展尤为显著。目前,在田楼、堆沟、张店、李集等乡镇建立生产基地1万余亩,先后成立了灌南县丰景园葡萄种植有限公司、勤农葡萄种植合作社等多家企业。2013年,全县葡萄总产量达1万吨,实现产值近亿元。其中田楼镇源硕牌葡萄参加省农委组织的第七届“神园杯”优质果品大赛,并获得金奖。据了解,该品牌葡萄采取连栋大棚促成栽培技术,栽培夏黑、阳光玫瑰、红提等优质品种,产品提早上市近一个月,并且具有无公害品牌,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销售价格比常规栽培方式提高近一倍,亩均产值达2万元以上,利润1.2万元左右,三年左右就收回投资成本。
    灌南县葡萄的发展方向还积极走高端精品路线,目前新建的葡萄园多采取钢架大棚促成栽培,大力推广阳光玫瑰、夏黑、红提等优质品种;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葡萄高标准试验示范园,带动发展新港大道、产业大道、李大线、兴张路四条葡萄产业带,做大做强现代葡萄产业。力争经过5年努力,将我县葡萄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高效产业,栽培面积达5万亩,年总产值超10亿元,把“灌南葡萄”作为地方品牌做大做响。
    灌南还因地制宜积极做大做强苗木产业,围绕“绿色港城”三年计划,按照“上量、提档、成活”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坚持“管造并重、市场运作”的造林新机制,强力推进城乡绿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完成造林4.0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6万亩,建设绿化示范村15个,完成苗木基地0.52万亩。在堆沟港、李集、孟兴庄、百禄等乡镇发展绿化苗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目前已栽植栾树、红叶石楠等1200亩;孟兴庄镇严垛、四新等村流转土地5000亩,由连云港市城市投资集团投资发展绿化苗木,目前已完成2000余亩;生态农业产业区桥东村流转土地650亩发展绿化苗木,目前已栽植法桐、红榉等600余亩;三口镇前圩村、新河村流转土地100余亩,已栽植红叶李等120余亩;堆沟港镇流转土地6000亩发展绿化苗木,目前已栽植银杏、红叶李等苗木3000余亩。同时,我县积极实行“林苗一体化”模式建设苗林基地,积极探索“合作造林”新模式,由地方政府提供苗木,农民栽植管护,林木所有权归农户所有,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