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多措并举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强化行政推动。常州市委、市政府政府制定了《溧阳市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意见》,成立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高产创建工作。常州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视察高产攻关田建设。市政府多次召开万亩示范片建设工作部署会,市政府分工领导对高产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支持、工作创新,健全完善了组织保障、技术指导、制度保障、舆论宣传四体系,落实了培训措施、关键技术、政策补贴三到位,初步构建了新型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三是开展高产创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在全市10个乡镇建立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成为农技人员开展指导与培训的田间课堂。建设了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展示田和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
四是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组织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60人次,开展技术指导4800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农民辅导员4000人次,播放技术光盘2400余场次,开展技术咨询12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余份,受训农民达3万人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极大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智增收。
五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好参谋、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积极做好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争取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市两级的资金支持。
六是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粮食生态安全。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扩大“三品”生产基地规模,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全市有33项农产品获得 “三品”认证,基地面积64.68万亩。
七是建设标准粮田,提高粮食产量。市政府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等工程项目,强化高产稳产粮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增强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