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2014年林业绿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去冬以来,兴化市围绕生态文明和小康社会林木覆盖率指标要求,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大造林力度,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多元投入,严格考核,全面推进林业绿化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刚刚结束的新造林验收统计,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7万亩,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完成1.65万亩成片造林作为全年绿化工作必成指标,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 2013年9月17日召开了全市林业绿化视频会,全面拉开了冬季绿化序幕。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包括林业绿化在内的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今年2月11日(大年正月十二),市委书记陆晓声带队督查全市春季绿化工作。2月14日,兴化市再次召开春季林业绿化现场推进会。市抽调六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正局级干部组成了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查组,从去年冬季造林开始进行绿化督查,今年3月份又重点督查林业绿化工作,每周进行一次汇报,每旬市政府办出一期督查简报。在市委兴发〔2013〕40号《关于今冬明春全市林业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市委、市政府将绿化造林各项指标列入对乡镇工作目标综合考核范畴,将绿化造林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相关责任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因造林任务不完成、林权落实不到位、管护措施不到位的乡镇,将纪检参与,进行效能监察、诫勉谈话,严重失职的追究领导责任。通过现场推动、督查通报、效能监察等措施抓绿化,有力的推进了我市林业绿化任务的完成。
二、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针对兴化市宜林地资源逐年减少,绿化造林用地落实越来越难的实际情况,2014年我市林业绿化工作以发展林业产业为绿化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科学布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市围绕 “三大工程”建设,不断加快绿化造林的步伐:一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按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每侧建设50、30、20、10米绿化带即“5321”的要求对新建的等级公路进行绿化。开发区、昭阳镇、西鲍等高标准建设了233省道西北绕城和缸顾旅游连接线等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该工程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进行高质量高品味绿化设计,所有工程通过网上招标,实行工程化施工及管理。沿线栽植雪松、广玉兰、银杏、海棠、紫叶李、桂花等乔灌木20多个树种3.5万余株,高标准建设12个交通绿化节点,成为兴化最亮的对外大通道之一。同时采取苗木基地培育方式,更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其它乡镇“低水平、全覆盖”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土地资源开发项目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机耕路、园区道路也亮点不断。二是绿色产业工程。2014年兴化市以发展林业产业为绿化突破口,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优质日本梨和无锡水蜜桃等经济林果产业,以高效林业为引领打开了全市林业发展的新局面。全市新增苗木经济林果近1万亩。全市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精彩纷呈:临城镇以优惠政策,吸引本地能人和外地客商,新造林700亩中有632亩是林果产业,两年时间在兴泰路S231省道两侧打造了千亩高效林果产业带;中堡镇在大纵湖湿地建设500亩苗木基地;沈伦建设思新苗木合作社300亩樱花苗木基地;竹泓镇天亦香生态果品农庄建成千亩果树种植基地,等等。三是绿色家园工程。按照绿色合格村和绿化示范村庄建设要求,全面进行绿化村庄建设。全市今年共建设80个绿色合格村、35个绿化示范村,从去年冬季开始,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涌现出茅山的朱龙、临城的顾万、缸顾的仲家、戴窑的唐林等大批典型。
三、政策扶持,多元投入。由于造林苗木、用工、管护等造林费用逐年增加,林地流转费用又随着逐年林地流转面积的累加而逐年大幅度增加,造林成本越来越大,成为乡镇农村工作的“第一难”。为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兴化市加大市级财政投入,除对2014年新增一般成片林以奖代补,每亩奖励150元外,为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对新增的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果的,给予每年每亩200元补助,连续补助3年的优惠政策。各乡镇也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进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绿化造林,进一步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绿化造林。茅山镇政府为育苗老板流转土地220亩,占全镇成片造林完成量的64%,镇政府每年每亩贴补500元,连续贴补3年。目前这些小班由于育苗大户管理到位,苗木成活率达98%以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