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儒林镇“支部+协会+远教”奏响农村致富的新乐章
近年来,常州金坛市儒林镇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深化“三级联创”结合起来,把“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具体行动中,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切入点,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围绕发展区域性的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新的技术,选用新的品种,发展新的产业,在推广、服务和培养现代农民方面下功夫,创建了“支部+协会+远教”的基层组织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产品的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该镇以抓好农村经济协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推行“党员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干部在一线指挥、存在问题在一线发现、组建办法在一线产生、主要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经验在一线总结”的“六个一”做法。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的载体作用,运用农业、科技、文化、司法、计生等部门的教学资源,及时向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传播新科技知识,启发和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尽快进入市场。
创建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对支部班子工作不力的村,进行充实调整,选好配齐配强班子,对已建立经济协会组织的村,及时建立党小组。推选在发展畜牧、农产品加工、花卉等产业中有优势,有专长,有发展思路,热心公益事业,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的村民和致富能手加入经济协会组织。目前,全镇30个村街共建立各类经济协会组织12个。
以镇党校和农广校、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为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近年来共培训村干部266人,其中经济协会会员232人。通过培训,提高了村支书引导、管理和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经济组织协会会员发展经济的本领,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结合村情,全力打造各自农业品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要求,确定“支部+协会+远教”推进党的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把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组织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和引导,着力发展种养殖、加工、特色农业等协会组织,大力发展花卉、畜牧等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金坛市儒林镇“支部+协会+远教”的发展模式,既加强了党的建设,又推进了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组织的建立,加快了农产品信息查询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了解市场,接受新知识,为农产品的流通建立了交易平台,加强了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开拓了市场,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培训,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培养成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兴农的“领头雁”,培养成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并把他们吸收到协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合力奏响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乐章。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