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区推进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成效显著

来源: 时间:2014-05-19 点击数:

    日前,在农业部举办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活动中,泰州市姜堰区改革试点工作绩效考评综合得分85.73分,在21个示范区试点中排名第一,这是农业部对姜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体系、订单农业产销衔接新模式、金融支持农业投融资新机制等创新举措和改革成效的充分肯定。
    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自获批国家农业改革和建设试点县(区)后,姜堰区各地加快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体系,加大规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有效提高经营效益、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供有效载体。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累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6.88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2%;高效农业面积已占耕地面积49.1%;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040元,同比增长13.2%;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创新金融支农模式,破解农业发展瓶颈。资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姜堰区把改革金融机制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开发了多个金融支农新品种,2个信贷新产品,并成立了13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和7家金阳光富民担保公司。“金阳光担保”是姜堰区创新金融支农的新模式,担保公司一般由镇政府、中小企业和村干部共同出资组建,与姜堰农商行签订定向合作协议,对金阳光富民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该行按同档月利率下浮1.5%,作为担保公司的业务收入,不增加客户任何资金成本。客户需要贷款担保时,直接向金阳光富民担保公司提出借款担保申请,通过审批后便可放款。目前,这些金融机构已经累计向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7.6亿元。
    三是采用产销衔接新模式,拓宽农民致富道路。为解决“小农户,大市场”对接的难题,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姜堰区积极推行农业订单模式,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产品的畅销增添了保障。目前,已形成和盈、益众、中艺、姜丰、苏鹏等多个较为成熟的订单产销模式,全区粮食、畜禽水产、蔬菜经作订单生产分别达40%、36%、29%,订单农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同时,姜堰区正在构建粮油产销组织架构,组建区镇两级粮油产销行业协会,组织引导粮油收储加工企业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签订产销订单;成立粮食购销总公司,利用姜堰区优质粮油生产、知名农产品品牌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中储粮产业链,不断拓宽整合粮油购销主渠道。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