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农路:纵深推进 完美蜕变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直通远方,路旁或是高大挺拔、青翠欲滴的的水杉,或是挂满果实的葡萄园,或是大方明亮的公交候车厅,或是清晰、醒目的道路标识,美观、舒适的公路成了城乡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车辆行驶在道路上,乘客如在画中游。这就是常州市武进区的农村公路。
“十二五”以来,武进区公路管理处不断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狠抓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创建、提档升级、亮化覆盖及科技环保工作,推动农村公路逐步由通畅型向舒适型转变。截至2013年底,武进区农村公路路网里程达到3222.91公里(县道里程456.19公里、乡道里程874.63公里、村道里程1892.09公里),其中创建文明样板路总里程570余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17.69%;提档升级公路里程42.28公里,涉及全区14个镇(街道、开发区)的25条县、乡道;实施亮化道路33条248公里,实现城乡交通主干线亮化全覆盖;建成省内首条低碳景观示范农村公路—环湖东路。武进区内,一条条平坦、舒适的农村公路,编织出一幅四通八达的农民致富路网,推动了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腾飞。
1、示范引领 旧貌换新颜
“路面平坦、整洁宽敞、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这是老百姓的企盼,也是公路部门的追求。为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2009年以来,武进公路部门大力实施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将其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举措,以提升路况质量、完善安保设施、净化路域环境、打造绿色通道、清除脏乱差为着力点,力求做到“五个到位”,即路面病害及时发现并修复到位、10小时/日以上的路面洁净时间目标实现到位、安保设施齐全规范设置到位、绿化管养的移植补缺和修剪频率到位、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考核到位,从而实现样板路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乡镇的积极配合下,一大批文明样板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至2013年年底,该区文明样板路总里程达570余公里,农村公路好路率大大提升。
玉不琢不成器,路不养不长久。这几年,该部门在文明样板路管养过程中,不断完善管养体制,拓宽思路、创新方法。通过推行公路养护的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精细化,最大限度用好养护经费,提高管养效率;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定专业养护队伍,提高养护质量;通过经常性开展养护技术人员培训活动,提升养护队伍专业水平;通过全面展开道路精细化整治工作,对路肩边坡、桥梁涵洞等构造物、公路绿化、交通设施、平交道口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整治提升。
为巩固文明样板路创建成果,防止质量出现反弹,该区还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武进区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在每年的4月、8月、12月,分三次对文明样板路段进行全覆盖、“背靠背”跟踪复查,并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对第一次不符合标准的路段,向创建主体发出黄牌警告,督促限时整改;凡连续两次未达到标准的路段坚决予以摘牌。
通过文明样板路的创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公路路况明显改善,路面平整干净,路况质量大大提高,通行能力明显增强,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在创建文明样板路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升行业服务理念,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路域环境全面改善,难以治理的马路市场、非法标志以及“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路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路通行环境焕然一新。
2、提档升级 通行变安畅
武进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自2007年调整以来,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长,较改革前增加了845公里,占全社会公路总里程的93%,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也越来越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更是逐步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其中县道管养水平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畅通、整洁、舒适、优美的路域环境基本建成。
然而相比于县道,武进的乡村道路况普遍不佳,大都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多是低等级沥青表处路面或低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十多年的运行,道路早已不堪负重,出现了大面积坑塘、裂缝、板块破碎、下沉等病害。由于养护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对病害进行及时修复,给沿线的企业和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带来了不便。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镇村公交进程,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武进区公路部门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开展实施全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本着降低投资成本的原则,在确保省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该部门充分征求当地政府意见,尽量利用老路资源,针对不同路段制定了不同方案:原来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先挖除破碎板块,对基层病害处治后,再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面层;原来是沥青路面的,则对老路病害进行处治,基层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先进行水稳碎石补强,然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主体工程实施的同时,安保设施也同步完善:道路标线设置到位,沿线道口设置警示桩,临水路段设置波形护栏,交叉路口设置减速带……
为了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和进度、控制投资,公路部门对组织实施的道路主体改造及安保设施建设,采取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等一系列措施,并通过每周督查、每半月工地例会、每月推进会等方式,督促项目管理、设计、监理、施工、各镇农路办等各参与单位紧密协作,齐心协办,及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各参建方群策群力,一系列棘手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如雪堰镇前共线软基础处理、郑陆镇刘家村线暗渠处理、遥观镇遥东线沿线排水处理、湟里镇嘉东线交通分流复杂……
2013年的提档升级工程,主体工程共完成了沥青混凝土摊铺165676平方米,标线20540平方米,防撞护栏2216米,警示桩597根,水泥混凝土板块浇筑73759平方米,侧平石13204米。主体工程结束后,各镇还严格按照文明样板路标准,将各项附属工程同步实施到位:路肩填土到位,安保设施设置到位,宜林路段绿化到位,路域环境整治到位……经过改造后的武进农村公路,全都旧貌换新颜:坑坑洼洼的路面变得平整坦荡了,通行更舒适了,环境更整洁了,绿化更美了,道路更安全了。
2013年武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已经顺利结束,但是农村公路的管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长期形成的重建轻养意识必须改变。在2014年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实施中,武进公路部门以“五个提高”(管理意识提高、管养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为目标,建立乡、村道大中修工作长效体制,将乡、村道大中修列入年度目标,形成常态化,切实提高公路管养水平,构建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3、城乡一体 亮化全覆盖
“近几年来,武进区路网建设加快,城市构架随之拉大,但是新建道路建成初期周边许多项目还没有开工建设,人流通行量极少,所以在道路施工时并没有同步实施亮化。”武进公路部门相关人员介绍,为了加快推进武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城区以外干线公路的夜间照明条件,辖区道路亮化被提上了日程。该区决定从2011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局部重点后全面覆盖的步骤,全面实施公路亮化工程,以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共享“幸福武进”的辉煌成果。截至2012年年底, 33条248公里公路亮化工程全面完工,三年计划两年完成,实现了全区主要国省干线、重要干线和部分区通镇、镇通镇公路亮化全覆盖,全面解决了群众出行照明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亮化、美化了武进城乡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南闸线刚建成的时候没有安装路灯,每天晚上经过这里时视线都不太好,给居民出行和夜间驾驶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家住前黄的村民蒋师傅说。为此,武进区政府决定对城区以外的通镇公路实施亮化。
为充分体现“低碳武进”建设的目标要求,武进区亮化工程在部分路段采用了新型低碳节能光源及供电设备,两年来共有6条约77公里道路使用LED路灯,占路灯总量的30.8%,节约能量相当于800吨标准煤。 “尽管LED路灯在工程造价上有所提高,但是可以节约一半的用电量,助推“低碳武进”建设,从长远来说这笔账还是划算的。”武进公路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毛娟说,为有效利用现有的供电资源和节约工程建设成本,该处在供电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优化供电方案,节约供电投资;同时对一些宽度较小道路采用单侧布灯的照明方式,一方面节约了建设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路灯光线太强对沿线农作物造成影响,体现了绿化节约环保的低碳理念。
4、绿色低碳 理念更环保
省内首条集慢行绿道、环保材料、节能照明、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绿色低碳主题乡村公路(今年将列入县道规划网)——环湖东路,是由武进公路部门精心打造的绿色低碳景观示范公路,位于省内首个低碳示范区内,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完成了交工验收,目前道路绿化工程也已全面完工。
道路全长约4.2公里,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多项节约和利用能源新技术。以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减少碳排放量,运用透水路面技术降低噪音、缓解雨水冲击力、增加行车安全性;路灯照明系统采用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即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路灯照明提供能源;同时,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慢速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将“低碳”理念贯穿始终。
在绿化建设过程中,武进公路部门创新举措,探索公路绿化“环保节约”新方法,推行三“低碳”举措积极响应“低碳”绿化工程建设,使环湖东路绿化工程真正成为绿色低碳工程。
因地制宜。从道路绿化设计开始,武进公路处就竭力避免“高大上”,杜绝华而不实的花哨,而是选择因地制宜,对原有绿化进行保留利用,避免了绿化资源的浪费,直接节约成本10万余元。在环湖东路的北端起点,夹竹桃、慈孝竹、垂柳长势良好,自成一景。
因时制宜。在道路施工阶段,该处竭力避免赶工期,而是坚持因时制宜,充分利用绿化种植的有利时机。根据每年春季草皮价格较贵、夏季草皮价格开始回落的实际情况,该处错开草皮铺设的价格高峰,全线草皮铺设直接节省成本几十万元。
因树制宜。该处充分利用“绿色银行”管理模式,因树制宜,对移植树木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利用。一方面充分利用绿色银行疏密树木;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其余工程的绿化移植,最大限度地利用移植的树木,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既响应环保,又节约工程造价。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武进公路部门还将继续探索创新低碳景观道路建设方法,推广应用“三新”技术,为人民群众打造节约环保的道路绿化环境,为美丽常州贡献自己的力量。该处今年计划在桥梁建设上试点运用智能张拉技术,使用无支架施工技术,重点工序和隐蔽工程安装监控系统;道路建设上采用抗裂水稳及沥青再生技术,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减少投资;同时积极探索低冲击力路面系统试点应用。
5、任重道远 工作再奋进
今年,武进区继续坚持“交通先行、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加大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前三年,该区完成投资57.5亿元实施了9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公路项目完成投资39.96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61.8公里,修建农桥147座,新增绿化面积1411余公顷。今年,该区还将投资超过18.86亿元实施3大类15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在这样持续高强度的建设同时,只有切实提高公路管养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武进公路部门今年采取八项举措:优化布局,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建设;规范高效,努力提高农桥管养建设水平;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追求实效,充分发挥文明样板路示范作用;统筹兼顾,全力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为民惠民,强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示范引领,必须确保省级示范镇创建成功;着眼长效,继续强化农村公路基础管理,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建设农村公路20公里以上;完成农危桥改造30座以上;争创1条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市级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100公里以上、区级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100公里以上,保持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40公里以上、市级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450公里以上、区级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550公里以上;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0公里以上;县道交通标志标线及防护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道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98%和94%以上;争创1个省级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县道养护在全省考核中确保前三,力争第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