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北人产业转型的“智”与“勇”

来源: 时间:2014-06-10 点击数:

    以不锈钢产业闻名的“苏中第一村”董北村,全村有118家企业,去年GDP达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高达38亿元,随着不锈钢产业步入调整期,一个摆在村民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工业强村如何转型升级?
    他们看好高效农业,觉得将来生态产业大有文章可做。村里没有土地,他们便到不远处的孙堡村,流转了2000亩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种植人间“仙草” “药中黄金” 石斛。铁皮石斛为石斛中的上乘佳品,是我国最珍贵的中药材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可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及慢性胃炎、糖尿病、慢性咽炎及体虚免疫低下等。
    “石斛,我们从小到大都没听过,最初我们不识‘斛’字,都念成‘斗’。”说起当初“菜鸟”级的表现,董北村村主任张明荣直笑。不过,这个尴尬并不影响浑身闯劲的董北人。上浙江侦察,去上海打探,到市场摸底,钻科研院所找专家……这一圈转回来,“石斛盲”个个开了眼。精明的董北人就认准这是个“好东西”,他们把祖祖辈辈从未种过的铁皮石斛上了高效农业的“头版头条”。自然条件下,铁皮石斛生长条件苛刻,繁殖能力很低。如何才能实现人工培植呢?董北人的方法是:从各地“汇聚外脑”实施“智力集成”,使自己的石斛产业一落地就“站”到专家的肩头。特聘了台湾嘉义农业大学李振荣教授用台湾新技术设计建造7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幼苗培养中心。铁皮石斛的生长条件很苛刻,对光、水、温、湿、肥都很挑剔。为侍弄好它们,董北人专门请来上海著名铁皮石斛专家、兰花种植技术“非遗”传承人冯安清当技术指导。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多领域合作。省农科院在这里建立了“江苏农科院兴化铁皮石斛研究中心”,要帮董北建保健品检测中心、实验中心等;与浙江大学的携手,则着重推出兴化铁皮石斛相关标准。
    眼下,每天都有人来董北看“仙草”、买石斛,石斛的零售价是每公斤1300元。他们自主培育的石斛苗更是供不应求,到手订单就有6000万元。
    据了解,下一步,高附加值的铁皮石斛将在董北转型大戏中唱“主角”。眼下,村里已在搭建更大的舞台:今年底,其种植面积将增至1000亩,此外二期、三期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开发。
    有智有勇的董北人不断编织新的“董北梦”。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