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注重生态和产业转型
家住市中心的一些市民最近热衷和小孩一起逛农村。 “无锡的乡村越来越美了,在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里徜徉,还有吃住游购等健全的服务,去了真不想走。”他们说。
无锡乡村之所以让城市里人越来越留恋,得益于多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去年,无锡市出台文件,明确要加快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随后首次由市旅游协会和市农协会开展市级“美丽乡村”评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从单纯的环境整治向注重生态和产业转型齐头并进转变。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无锡农业正加快与乡村旅游融合,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得以优化,农民的口袋日益充实,乡村与城市进入同步发展新阶段。
推动农业服务业融合,唱响发展之美
近两年,无锡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注重引导乡村对种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规模化种养,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推进了乡村建设。宜兴市张阳村推动400多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杨梅、板栗、茶叶等,目前种植面积已增至5000亩,去年入社社员户均收入7万多元。这两年,该村迎接的游客也较以前增加了近10万人次。
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增强,不少乡村意识到要进一步发挥农村的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联村与淘宝等平台合作,向外推广旅游服务,还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增设农家乐20多家,让农民有了新的收入渠道。今年5月,该村游客达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宜兴洑西村农家乐龙头企业“篱笆园”带动当地100多家农户发展杨梅、野百合等特色农产品,亩均效益从原来的八九百元激增到万余元。
如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已成为城里人热衷的休闲方式。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单位已增至597家,乡村民宿已达7371个,农家乐309个,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乡村十大精品线路、“结伴微旅行”系列文化体验旅游等旅游品牌,拉动了乡村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销售收入已达22亿元,较前年增加2.4亿元。
建自然人居和谐环境,绽放生态之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显现‘小桥、流水、人家’这些形象之美,更要绽放清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美。”无锡市农委人士说。
不少乡村在修桥铺路的同时,开始注重治“胎里”毛病,通过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开展立体循环农业等,打造清洁美丽家园。
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水产基地达1000多亩,而全村水域面积约3700亩。“鱼塘要定期换水,换下来的水里含有饵料等废弃物,氮、磷含量较高,如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新的污染,为此,我们推行循环水养殖。”该村村委主任说。他们对水产基地添置微孔增氧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建设生态河道和生态水处理塘,农户养鱼的水基本不排入其他河道,减少了养殖污染。该村近年来还先后关停4家污染企业,整治轻度涉污企业5家,并为16个自然村配备了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全村污水接管全覆盖,堵住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禁止农民在种桃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并引导桃农使用节水省工的喷滴灌,节约水资源。该镇农机站负责人说,从该镇每年对土壤酸性监测情况看,该村的土壤酸化程度已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而该镇包括阳山村在内的1万多亩桃田使用喷滴灌后,去年一年就节约桃田灌溉用水约158万立方米,较好地保持了水土资源,提升了农村生态质量。
提升文明素质聚活力,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内在美,注重农业文明的保护和传承。”无锡市农委人士说。
不少乡村十分注重保护当地乡土人文资源,并加强对村民道德的引导。谢埭荡村发动村民一起保护开发乾隆碧波觅芳踪、宛河秋月等名胜典故传说,建造体验式渔家文化展示基地,使往日的渔村散发出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勤劳、俭朴、热忱的渔民特质也深入人心。
“让村庄长久保持美的韵味、吸引人安心旅游的,还有正气、淳朴的民风。”无锡市旅游协会人士说。江阴长江村长年开展学雷锋及“孝心敬父母、爱心献村民、忠心报长江”教育活动,全村超过13%的村民注册成为村志愿者。针对外来人口多的情况,该村每周都召开调解工作例会,及时排查矛盾,多年来该村无治安案件、无黄赌毒事件发生。投资高达1亿元的长江村培训接待中心等文化设施,亦使村民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提升了精神文明素质。
明天的美丽乡村,将让城市更向往。无锡市农委人士介绍,今后,无锡市还将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增等级农家乐经营户(点)和乡村民宿200家,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形成一批乡村游知名品牌,力争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