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20万农民选择“就近务工”

来源: 时间:2014-06-11 点击数:

    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灵活的岗前技能培训,覆盖镇村的服务信息网络,工资福利待遇的逐步提升,让灌南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了家门口就业。近日,从灌南县统计局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该县农民工的流动性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全县约有20万农民工选择了“就近务工”,其中镇级以上企业务工人数达13余万人,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万余户。
    为给农民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灌南县统筹城乡平等就业,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各种帮扶措施,提供一揽子优惠政策,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搭起就业信息共享的桥梁,提供灵活多样的创业平台。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当"红娘", 不仅与全县16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用工需求联系,还每个星期五都定期举行就业招聘会,为企业和农民工"牵线搭桥"。
    今年30岁的宋亚飞,连续8年都要在春节后告别家人南下打工,一走就是大半年。今年春节刚过,他特意来到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经过精挑细选,和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服装企业签约,一办完手续就上岗。"工资不低,待遇不错,保险也给上,算下来一天也有100多块钱。"凭技术吃饭的他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我在本地打工每月工资近3000元,且上班、顾家两不耽搁,比起在外地打工虽少了点,我还在觉得在家门口工作好。"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灌南县经济发展迅猛,由于政策环境优了,发展空间大了,对农民工来说,找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回家创业时机很好。再加上,由于不少求职者抱着刘斌这样的心理,所以今年春节过后,县内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呈现结构性"拐点",首次超过县外输出农民工人数。
    目前,灌南县农民工主体逐步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面”,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转变。为了提升农民工求职技能,该县还专门组织上门送培训、送政策、送就业信息,切实为农民工提高技能、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维护权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还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三类重点人群,在政策指导、创业引导、信息、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搭建宽松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高其就业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