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产值突破30亿元

来源: 时间:2014-06-11 点击数:

    灌南县具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大项目、引进新技术、积极开展食用菌科技服务与示范推广工作,推动食用菌产业实现快速"提档升级"。2013年底,全县食用菌鲜菇产量达30万吨,产值突破30亿元。
    一、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
    该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前几年,全县有几百吨鲜菇都是直接进入市场,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农户季节性生产品种,一到出菇旺季,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农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失。"
    为此,灌南县积极培育和扶持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在食用菌深加工上寻找突破口,逐步向即时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全方位、多元化渗透,构建面向千家万户的"餐桌经济",促进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强力推进灌南县食用菌产业"航母"裕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截至目前,从荷兰引进的200多集装箱加工设备正分批进港,已有130个货柜到现场;项目区内罐头加工综合车间一、二期工程主体已完工;5万平方米的3栋双孢菇厂房钢结构框架已全部建成;水处理厂、发酵槽、锅炉房等配套设施已全面动工。目前施工单位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施工,挂图作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顺利投产。
    据介绍,裕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建成产、供、销和物流配套为一体的智能化双孢蘑菇栽培现代科技园区为目标,将主要经营食用菌母种的研发和培育,双孢蘑菇现代化菌丝堆料、发酵、种植,生鲜、冷藏、速冻、罐头加工和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项目全部建成后,作为灌南县最大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可实现年产双孢菇4.5万吨、果蔬罐头5万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极大提升灌南县食用菌的整体层次和深加工能力,促使食用菌产业形成以工厂生产、精深加工、专业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确保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二、技术改造提档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鲜菇品质,县农委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推广,促进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任务,高度重视食用菌科研创新工作,充分发挥食用菌研发中心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新品种引进选育、培养料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改良、养菌育菇环境调控数字化、病虫害无公害防控等技术研究。据统计,目前成功引进食用菌新品种20多个,重点示范推广的有杏鲍菇日引一号、金针菇8801、海鲜菇白玉1号等新优品种;成功筛选出7个适合工厂化应用的高效培养料配方,新品种、新配方的规模化应用使鲜菇产量同比提高10%以上,菇蚊菇蝇病虫危害程度显著下降。推进食用菌企业技改实现提档升级,目前可为和冠锋两家食用菌企业成功完成"袋改瓶"技术改造,日产均达3万瓶。全县60%的食用菌企业着力接种工艺"升级换代",经济效益十分喜人。
    灌南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以食用菌研发中心为平台,从福建、河南等地引进液压翻斗进料筛选装袋系统、上方双螺旋式供料系统、培养料筛选机、电脑全自动高效灭菌器等仪器设备,组建食用菌工厂化高效栽培生产线,改传统手工装袋为机械装袋、改生料栽培为熟料栽培、改常压灭菌为高压灭菌,通过普及应用,菌包制作效率、成品率、劳动效率显著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平均每个菌包生产成本下降0.42元,众多企业尝到了甜头。
    三、建成科研推广体系
    为了将先进的的科研技术成果在灌南土地上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县农委加强科技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与科技服务作用,加快技术推广,初步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推广体系,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加大优良品种、新型高效实用技术的普及程度;加大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多次邀请中国农科院张金霞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黄毅教授、上海农科院郭倩研究员等国内食用菌界知名专家来灌讲学授课,系统开展金针菇、海鲜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控新技术,累计开展科技培训40余期,培训一线从业人员约5000人次,提升了一线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企业生产中的跟踪服务,联合科研院所为企业及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为生产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