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描绘美丽乡村——灌南县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纪实
走进灌南农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空气,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现代化的农民小区错落有致,周围绿树环绕,花木竞放,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新镇区、新社区、新农居,一切都透出一股新意,让人心旷神怡,更为感叹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灌南县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将之作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焕发农村活力的关键举措,在广阔的灌河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
规划先导,镇村建设步入规范有序轨道
灌南县乡村由于历史原因,一直缺少统一的规划,镇村无序发展,散乱无章,既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导致村庄形象差、环境差。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也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背离。一定要改变农村的这一发展弊病。但积重难返,改变这一状况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为此,县委县政府领导高瞻远瞩,从灌南农村的发展大计作想,实施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逐年努力,逐步引导农村向城镇化发展,农村住房向集中居住区转移,农民向市民转变,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
思路明确了,关键要看行动。我县的首要举动就是规划。灌南县规划人员跑遍了所有乡镇村庄,详细了解村庄的形成、土地、人口、规模、资源等数据,为进一步修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网上招标,优选规划编制单位,对镇区、村庄、集中居住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产业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2013年以来,我县已经完成了省重点乡镇汤沟镇、堆沟港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性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规划编制工作,其他乡镇的规划也正在编制和准备之中。至今年6月中旬我县已完成了全县镇村布局规划初稿,针对全县1225个自然村,规划集中居住点197个,一般保留点336个,自然萎缩点662个,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集中居住点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一张张图表,描绘了一幅幅蓝图,展现了新农村的未来美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整齐有序、大气美丽、人居和谐的新型镇村迈步走来。
新型城镇,如卫星般璀璨夺目
走进堆沟港新城,如同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城市,俯瞰兴港中心村,鳞次栉比的农民小区绵延不绝,令人惊叹不已。一条宽敞的大道直贯南北,两边的高楼大厦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到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据了解,堆沟港新城是异地新建型,也是作为县城的次中心规划建设的,其大手笔让人惊叹。在建设过程中,堆沟港镇一方面积极自筹资金,另一方面依托该镇产业园区,由企业自行进行建设“企业职工之家”,充分吸引园区企业参与新镇区建设。该镇为减少用地矛盾,在新镇区征迁建设过程中,以每平米900元的成本价向农民供房,以推动农民向新镇区集聚。如今,新镇区已成规模,各式商店沿街而立,人声鼎沸,一片繁华景象。 在城乡统筹建设中,我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城乡二元分割壁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从2012年开始,我县重点打造了堆沟港、汤沟、田楼、李集等多个市级示范和试点乡镇。在建设中,着力从规划建设新镇区、新社区、新农居入手,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医院、中小学、便民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同时,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园和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为基础、以集中居住区为支点的城乡一体格局。目前,城乡统筹20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投入近5亿元,新型镇村已初现靓丽姿容。
汤沟镇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古镇酒乡,目前裕祥街、香韵街、酒街等复古徽式街道相继落成,集中居住区、柴南河景观带等项目已完工,酒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之中。走进汤沟镇,品味着空气中浓郁的酒香,漫步于古街道中,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受。田楼镇则走的是产业兴镇的路子。该镇兴建了中小企业园,作为临港产业的配套基地,可有效拉长临港产业链。目前,一期工程8栋4.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建成,二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之中,已招引10多家企业洽谈和入驻。此外,田楼镇还定位于临港产业的后花园和生活基地,建成了多个现代化小区,不仅吸引临港产业工人入驻,而且吸引了一桥之隔的响水县城居民跨界购房。而2000亩的葡萄、蔬菜种植基地,则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保障。李集新城建设则打县城“卫星城”牌,无缝对接经济开发区,目前300户的住宅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
集中居住,世代农民梦圆
与苏南的自然村落不同,灌南的村庄大多散、杂、乱,东一块、西一垒的,特别是农民建房随意性很大,导致了灌南农村的无序。为着力改变这一状况,我县从规划入手,完成了庞大繁杂的1000多个村庄规划工程,并强行入轨,要求村民建房向规划区集中,通过“以新换旧”逐步淘汰旧有村庄,实现村庄的集约化、精细化、舒适化、现代化发展。于是,集中居住就成为最佳的选择。
李集乡朱圩新村是集中居住的示范点,主要因经济开发区搬迁而形成,这里的农民家家有小洋楼,小区里有便民服务中心,有花园,有广场,农民绝大部分在企业上班,身份已转变为市民。像这样的集中居住区我县还有很多,如堆沟港镇的兴港中心村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农民居住区,像田楼镇的三兴新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通过这些示范村的示范效应,我县的农民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少人主动要求到集中居住区居住,提早享受城里人的生活。目前,我县每个乡镇都有一到多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县的集中居住点规划达到197个,届时,集中居住区将代替散乱的村庄,成为农民们的新的家园。
近日在三口镇看到,该镇的潘老庄集中居住区已完成40套住宅建设,58套高层在建,一个新型农民小区正拔地而起。而毗邻该村的另一个村--张湾社区,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区商业街、农贸市场、服务中心应有尽有,65套农民小洋楼正在建设中,俨然一个上规模的小城镇。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典型除上面提到的兴港中心村、三兴社区、潘老庄村、朱圩村外,还有曹庄村、新集村、沟东村、小窑社区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示范村,全县还确定了二圩村、二队村二号桥小区等14个新农村示范村,还围绕县主干道路和东北、东南、盐西、中北等乡镇连片区域确定了周庄村、耿冯村、闸北村、严垛村、上淋村等20个县重点村,整合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村庄环境引导资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资金等向这些村投放,全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形成示范典型,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在全县推开,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将我县农村建成美丽宜居的美好家园。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