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讨饭村”变身经济强村

来源: 时间:2014-07-09 点击数:

    位于全省最北端的连云港市赣榆区西棘荡村,曾是出了名的“讨饭村”,如今已成为苏鲁边界排得上号的工业经济强村、江苏省文明村,多数村民住上了别墅、开起了汽车。村民们说,这全靠村书记钟佰均给大家指了一条好路子。

  “当村干部,就要干给村民看”

  荆棘丛生,荒草凄凉,西棘荡村的自然条件从村名可见一斑。要改变面貌,就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当家人。1998年,当时的乡党委看好已在城里养殖公司工作10年的土生土长的西棘荡村小伙钟佰均。虽然家里人反对,最终他还是一咬牙担下了全村发展的重任。这一担,就是16年。

  刚上任时,摆在钟佰均面前的是负债17万元的村集体,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生产任务完不成、公粮交不上、水利任务无人干、社会治安也不好,村干部被批评是常事。

  在钟佰均看来,一名称职的村干部,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让一个村子富起来,得干工业、上项目。依托周边丰富的废旧鱼网资源,西棘荡村发展140多家尼龙颗粒加工企业,成了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生产基地。废旧的鱼网,融化成大米粒一样的尼龙颗粒,或再深加工纺成丝、做成各种尼龙制品,这个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连续13年纳税超百万,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0元。

  但一开始,面对这个全新的行业,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西棘荡村农民担心亏本,没人敢“下水”,“要想让村民干,自己必须带头干!”2000年,钟佰均带着包煎饼,跟着卡车直奔宁波联系当地客商,可人家嫌村里基础设施太差。钟佰均带领一班村委,平整土地,建起厂房,拉上电,通上水,又把客商请了回来,还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我们这里鱼网资源丰富,还可以省下每吨2000元的运费,电费、人工都比浙江便宜。”客商最终被钟佰均的执着、真诚打动,与他联合投资100万元,建起了西棘荡村第一个尼龙颗粒加工厂,当年就交税40多万元。如今,西棘荡村90%的劳动力都进入了尼龙颗粒加工行业。

  “一碗水端平,才会少出事端”

  在村里,钟佰均凡事追求“公平”,上任不久就停发了一些人不该拿的救济粮,清算了被占用的集体资产。1999年6月25日晚上,正在家里的钟佰均被叫开门,几个彪形大汉重拳打在他脸上,还用利器划伤了他的嘴。两个月后,这伙人因抢劫落网,供出西棘荡村的苏某因救济粮被停发怀恨在心,雇他们给钟佰均一个“教训”。苏某出狱后生活困难,钟佰均不计前嫌,还帮他贷款养起了山羊。

  “那段时间,我孩子上学都得有人接送才放心,但这也激起了我一定要把西棘荡村治理好的决心。”钟佰均回忆道。记者在村委会大院前的公告牌上看到,5个月的财务收支公开底稿、村务公开、土地发包情况及低保、残补、五保户对象花名册等历历在目,便于村民监督。“自2003年以来,我从没在集体报过1分钱油钱;做工程,从来没拿过1块钱回扣。”

  “做书记,就要有担当”

  很多村民在创业初期缺少启动资金,以个人名义很难贷款,钟佰均就自己担保帮大家贷款。“做书记就要有担当,这点风险都不能承担,还怎么带大家致富?”每年,由钟佰均担保的贷款超过300万元,他因此被人们称为“担保书记”。

  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尼龙颗粒产品价格从每吨1.8万元下降到7000元,一些加工户准备卖掉机器渡过难关。钟佰均主动对接信用社多方筹措资金,为全村颗粒户担保贷款660万元。2009年上半年尼龙颗粒销售价格回升,西棘荡村挺了过来,全村没有一户加工户停产歇业。

  随着村里加工尼龙颗粒企业的增多,无序竞争、产品质量下滑等问题逐渐显现。2002年,一位颗粒生产户在原料里掺假,河北邢台的老板让工商部门扣下了40吨货。钟佰均亲自上门赔钱道歉,随后成立中强塑业有限公司提供统一购销服务,使全村尼龙颗粒加工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通过几年的发展,村级集体积累增加了。2007年,西棘荡村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按照农业生态区、工业项目区、村民居住区、娱乐休闲区、行政教育区等功能分区,对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一个过去的“讨饭村”,变成了全省的“文明村”。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