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黄河滩 今日成良田——黄河故道睢宁双沟段综合开发带来的变化

来源: 时间:2014-07-07 点击数:

    黄河故道睢宁双沟镇段吴行桥,这座曾经破烂、狭窄的吴行桥如今已变成一座宽5.5米、长104米的崭新大桥,惠及两岸苏杭村和张宋村的群众,桥下流经的黄河故道河面宽阔、河水清澈,河两岸的垂柳、雪松、樱花、女贞连片成排,形成了一条绿色生态长廊。吴行桥东侧河岸修铺的黄河故道观光道路路基已经完成,即将铺设路面。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对我们沿岸群众来说,受益最大。它不但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收入。”看着治理后的黄河故道,张宋村村民宋继华感慨地说,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开辟了一条致富黄金水道。
    黄河滩变身农业开发宝地
    “黄河故道没治理前是杂草丛生,坡不像坡、河不像河,水又浅又浑又不流通,就是个死河岔子!”宋继华说,不能防洪排涝,也不能帮助村民蓄水抗旱,这样的河对大家而言没有什么用处,大家都希望政府能早日治理,能让它给大家带来好处。
    2012年,睢宁县开始进行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至去年,完成了睢宁铜山交界至峰山闸段中泓疏浚工程,双沟段沿河绿化也全部完成,同时完成了一批桥梁、涵洞、跌水等配套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等。河扒宽了、挖深了,两岸做起了绿化、修起水渠、建起了电灌站……宋继华说,如今的黄河故道河面宽有100多米,水深大约3米多,抗旱、排涝能力强了,水质也比以前大为改善。
    “现在,我们修好了水渠,建好了电站,以往半个月才能完成的浇灌,现在5天就能全部完成,旱涝不怕了,黄河滩也能成为良田。”作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项目的受益者,苏杭村村民苏刚告诉记者,以往,黄河故道只能种小麦、花生、玉米等耐旱农作物,如今各项农业设施齐全,灌溉方便,种水稻也不是难题。
    修铺观光路建设观光园
    更让苏杭村村民感到高兴的,是沿黄河故道双沟弯道段观光道路已经修铺到苏杭村,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即将进行路面铺设。看到即将全面铺设路面的黄河故道观光道路,张宋村的村民张军说:“路铺好后,我们出行更方便了,也为下一步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
    位于吴行桥东侧,涉及张宋、官路和苏杭三村千亩石榴生态观光园内,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营养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每斤石榴可以卖到10元。石榴园由承包大户经营,吸纳当地农民务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我家的地都包了出去,每年的土地承包费用能拿900元;一个月在石榴园这里打工还有2000多元工资,比出去打工还划算。”苏杭村村民王慧告诉记者,如果所负责的地块效益好,还能拿到更多钱。
    睢宁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办公室介绍说,黄河故道在睢宁境内69.5公里,流经睢宁6个镇1园区156个行政村,其中双沟段全长16.3公里,全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启动以来,睢宁为实现综合开发的科学化、系统化,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旅游是抓手、产业是支撑、创意是灵魂、富民是根本”的思路,睢宁县坚持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六位一体”,实施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理、生态建设、农业提升、环境整治、文化旅游和扶贫开发工程。通过综合开发,大大改善了故道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和交通条件等,旱能灌、涝能排,荒野变沃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给正在腾飞的睢宁带来了勃勃生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